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2022-09-21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8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标签: 口算 方法 三年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三年级估算是指
  • 四年级数学口算题及答案(精选50道)
    四年级数学口算题及答案(精选50道)
    【导语】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只依靠记忆、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方式,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口算题及答案(精选50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四年级数学口算题及答案 篇一  3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数学、英语)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数学、英语)
    【导语】教师在反思中应该牢记教育的本质,重视学生的意见和感受,把学生放在关键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数学、英语)》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教
  •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0以内加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0以内加减法
    【#一年级# 导语】口算是数学教学方法之一。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快速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口算熟练后有助于笔算,且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0以内
  • 三年级小学生下册数学口算题大全
    三年级小学生下册数学口算题大全
    【#三年级# 导语】良好的口算是正确计算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学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学校、家长应该注重学生这方面的教育,而不能只是一味提笔做题。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三年级小学生下册数学口算题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篇
    【#三年级# 导语】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们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三年
  • 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口算题
    【#一年级# 导语】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这种方法用于速算,常练有助于智力的提高。也成为如今的主流的计算方法。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口算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口算题 篇一
  •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五篇
    【#二年级# 导语】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题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二年级数学题 篇一  一、口算  460-80=   670-50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五篇
    【#二年级# 导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篇一  15÷5=  12÷4=  30÷6=  49÷7=    21÷7=  16÷4=  40÷5=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 导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
  • 小学一年级寒假数学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寒假数学口算题
    【#一年级# 导语】由于口算大量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有了情境,才会使口算焕发新的生命力,才会体现口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寒假数学口算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一年级寒假数学口算题 篇一  50-18=  28+6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题大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题大全
    【#二年级#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口算是一个生活的必备技能。坚持口算有诸多好处,首先坚持每天口算能够提升计算能力,开发大脑的潜力。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题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题大全 篇一  61-5
  •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口算题五篇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口算题五篇
    【#一年级# 导语】口算是数学教学方法之一。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快速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口算熟练后有助于笔算,且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口算题五篇
  •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数学口算题五篇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数学口算题五篇
    【#二年级# 导语】口算是数学教学方法之一。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快速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口算熟练后有助于笔算,且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下册数学口算题
  • 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计算题五篇
    【#三年级# 导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计算
  •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口算题五篇
    【#三年级# 导语】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这种方法用于速算,常练有助于智力的提高。也成为如今的主流的计算方法。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口算题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三年级小学生数学口算题  (1)6÷
  • 小学二年级口算题精选:两位数的加减法
    ★这篇《小学二年级口算题精选:两位数的加减法》,是©乐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两位数的加减法(1)27 + 24 =(2)72 + 18 =(3)46 + 19 =(4)70 + 36 =(5)29 + 14 =(6)26 + 20 =(7)45 + 39 =(8)29 + 11 =(9)42 + 45 =(10
  • 二年级数学口算题:6以内的表内乘除法
    ®乐学网小学生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口算题:6以内的表内乘除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1)4 ÷ 1 =  (2)3 × 2 =  (3)4 ÷ 1 =  (4)6 × 5 =  (5)4 × 4 =  (6)10 ÷ 2 =  (7)10 ÷ 2 =  (8)5 ÷ 5 =  (9)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