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三篇

   2022-09-21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三年级# 导语】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三篇

【#三年级# 导语】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

  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中,非常民主,语言儿童化,“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与孩子们的情绪是一致的;当孩子们与她一起点数、回头看,站起来、快乐交谈时,老师都没有阻止,而是让他们尽情表达被爱的欢乐。在引导学生回报爱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沉默,没有批评和教育,而是轻轻地问和提建议,使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潜意识的开发、觉醒,靠老师的引导、启发,这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老师。

  在评论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扮演者的表情、动作、腔调进入评价,从而体会文中老师的形象与教育的艺术。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c.沉默的时间要足够。

  文中写“足足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老师的沉默是有意的。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回报爱的意识的觉醒。因此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二课时

  师生创造性表演,结合生活实际,升华文中爱的情感

  1.激励:在刚才的表演和评论中,我们班不但诞生了“演员”,还诞生了许多“小评论家”。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演课本剧,相信大家一定会演得更好。

  2.提出要求:老师演老师,我觉得很自信;同学们演学生呢?请大家在表演中注意演好这些内容(出示):

  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起霎时

  寂然无声像获得赦免四面八方七嘴八舌不约而同

  3.按课文叙述顺序创造性表演。

  a.在表演到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日照片或生日礼物,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难忘的、欢乐的生日。并请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

  b.在表演到12、13自然段时,若班内有学生知道并给父母祝贺生日的要请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做的及父母的表现。

  c.在“一分钟的沉默”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刚才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辛劳,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代价,教师适时播放《懂你》歌曲。

  d.变换角色:学生扮演自己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向老师表达感受。

  e.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a.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

  B.“贺”,上小下大,“顾、犯,”左右相等;“恰、缓、稚”,左窄右宽。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我们将在下节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的综合性学习进展情况


【篇二】


  识写生字指导。可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识写字方法,自主独立识写生字,如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等。教师可略作提示:“冶”读“yě”,不要读成“zhì”,“挣”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ēng”,不要读成“zhèng”;要发现书写规律,注意“燃、熄、炼”中“火”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感悟故事的神奇。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确,课文写得够神的了!课文先概括写了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接着,笔锋一转,“不知过了多少年”,极言时间之久。课文描绘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所导致的悲惨景象:地被震裂了,山冈上燃烧着大火,田野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火中挣扎。这幅画面,没有夸张和想象,是难以描画的。接下来,略写了女娲求雨神熄灭天火,造船拯救洪水中的人们,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主体,主要写了女娲找齐五彩石的经过和用神火冶炼五彩石的艰难。“她忙了几天几夜”“炼了五天五夜”从时间角度突出女娲的神力,在写到女娲补天时,只见她端着一个装满液体的大盆,对着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寥寥数语,从看似轻松的动作中,凸现女娲的神力,使故事更加具有了神奇的色彩。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互相交流,然后抓住第三、四自然段深入学习。可让学生找出哪些词句表现了女娲补天的艰难,教师可相机板书。

  3?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课后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教师可以作些指导。复述是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能背诵原文,要把课文内容尽可能详细地讲出来。复述前要熟读课文,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复述时,话要说得清楚、明白,就像是在给别人讲故事或介绍某种事物一样。教师可以选择部分或全篇进行示范,学生再仿照教师的示范分组练习。

  4?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课文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原文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由此可以看出,原文只是若干片段,课文作者进行了再创作,通过合理想象,进行了巧妙的综合、连缀和加工,使这个神话故事完整、丰富、生动。如描写天塌的情景,通过一连串叠词的运用(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还有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十分生动传神;又如课文结尾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看似写得随意,实则非常抒情、流畅,余味深长,值得好好朗读和积累。


【篇三】


  一、概况:

  I、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

  II、课型:

  小学中年级概念教学

  III、学段(年级):

  小学三年级

  IV、执教老师:陈丽诗老师

  研讨小组成员:温秀文、苏仲贤

  一、教学流程图

  二、具体内容

  一、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处于心理逐步趋向稳定时期,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二年级相比也有质的提高。技能的学习也正逐步从模仿向创新发展,自信心不断加强,表现欲望强烈,但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机,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参与,学会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将有益于学生的一生。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及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知识的第一接触,为今后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及其小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的铺垫。

  三年级学生对小数的最早认识来源于其生活经验,部分学生会读、认、写简单的小数,但对小数的意义、大小、读写法都没有正确、统一的认识,而这些知识的来源与学生以往的知识基础联系不大,所以本课教学以教师引领为主,通过一定量的生活数据和数量转换练习,让学生感悟小数的意义、大小、读写等相关知识,获得新知。

  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教学内容,第一个层次是以商店购物情境为引入,初步认识小数、小数点,探究小数的读法。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测量身高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以元为单位的一位、两位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写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初步感知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和大小。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运用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新知,并运用知识的迁移推导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文化目标

  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同一个数量有多种表达方式,在小群体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探索感悟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商场购物经历为背景引入小数,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小数的读法判断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操作测量等方式,由直观到抽象,从个别到普遍,亲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出示姐妹俩到壹加壹商场购物情景,妹妹读错商品价格,引发学生认知矛盾,并让学生试读商品价格,引入小数。[小精灵儿童网站]

  (课始,利用课件再现人们日常商店购物情境,在画面的醒目位置标出商品的价格,便于让学生能够很快发现数字信息。

  通过以现实生活中学生们亲历的购物活动为素材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继续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学习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直至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对比迁移、顺思导学。

  这一环节重点教学小数的读、写法及理解小数的意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特点,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利用,加深新旧知识的对比。本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认识小数、探究读法。2、理解意义、掌握写法。

  1、认识小数、掌握读法

  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读法。学生们在读小数时往往会出现小数点后面的数与整数读法相,同如:0.53读作零点五十三,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3个数学活动。

  活动1:直观对比、发现问题

  请学生们将发现数字信息进行分类对比。学生们通过分类对比,能够直观发现在生活中除了整数、分数还有一种带了小圆点的数,教师通过直观描述教学: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它将小数分成了两部分。

  (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渗透了对比的思维策略,为继续的探究活动做好思维基础。)

  活动2:读法对比、归纳总结

  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读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的小数,对于读时出现的多种读法让学生感受、对比、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小数部分的读法应当区别于整数部分,应按顺序依次读出小数部分各数,并总结出小数的读法。

  (有对比、有交流、有归纳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探究知识的经验。)

  活动3:具体说明、加深体验

  再次结合情境中的数据,让学生们说一说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然后提问:“小数点后面的数表示的是哪一部分钱?为什么把它们放在小数点的后面?这些不足1元的钱我们以前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部分的数表示的是不足1元的数额,并回忆不足1元的数额用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分数来表示,为后面的一、两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奠定基础。

  2、小数写法。

  教师边说边写,简单介绍小数的写法,并带领学生写小数,及时在学生的练习生成中指出:小数点应写在数字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圆圈或一捺。

  3、理解含义,学会转化。

  (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数表示。小数的意义是概念的新知教学,学生全无经验基础可言,以教师的直观描述为引领进行教学,再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加深认识。)

  活动1:借助学具、回忆旧知。

  出示米尺,略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及相关进率。

  活动2:认识一位小数。

  课件出示:1分米=()米,学生回答十分之一米,教师直观描述1分米还可以写成0.1米,并板书1分米=1/10米=0.1米;接着用同样方式引出3分米=3/10分米=0.3米。在此基础上,提问:“5分米呢?8分米呢?”让学生们顺势模仿、迁移作答;紧接着提问:“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十,转换后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得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又进行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活动3:认识两位小数。

  以上一环节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将两位小数的意义教学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件出示:1厘米=1/100米=0.01米,带领学习读、写,然后提问:“那么3厘米呢?18厘米呢?你还能举出怎样的例子?有什么规律”通过举例、读、写训练,学生充分认识到百分之几可以转化为两位小数,对两位小数的意义有了明确的理解,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4:对比归纳,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位、两位小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对比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形成过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之前已经有了思维和语言表达得训练,因此学生能够很快发现并归纳出“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进一步理解了一位、两位小数的意义,获得了知识形成的亲身体验。

  活动5:练习深化、分散难点。

  以“王东肩宽30厘米,30厘米=(0.3)米”为铺垫,引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1米30厘米=()米”,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再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不足1米,转化为小数时整数部分为0;长度超过1米时,转化为小数时整数部分写1。这样处理,突出了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所表示意义的区别,有效分散了教学难点。

  (三)、课堂练习、应用促学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维的重要环节,是体现课标中倡导“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到不同发展这一理念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练习的设计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的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用此练习发现学生的思维盲点和共性问题,便于教师指导和订正。)

  2、综合练习:测量活动,填表。

  测量的物体长度(厘米)化为以米作单位的小数

  安排学生以2或4人为活动单位,先测量某一物体长度,再转化为以米做单位的小数填入表格,再进行班级汇报。

  (此题内容设计较为开放,学生兴趣大,课堂生成也多,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有所提高。)

  四、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困惑,对小数的读、写法,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数表示等知识点进行回顾,再一次经历课堂中的思维轨迹,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请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将今天所学用在自我评价上,学生感兴趣并踊跃,在多样化的回答中感悟小数的大小、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应用,是课堂知识得到一次升华。)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的1题和8题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5.980.852.60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1分米=1/10米=0.1米1厘米=1/10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3厘米=3/100米=0.03米

  5分米=5/10米=0.5米18厘米=18/100米=0.18米

  8分米=8/10米=085米30厘米=.0.3米

  1米30厘米=1.3米

  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标签: 小数 学生 三年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