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2022-09-21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三年级# 导语】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三年级# 导语】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说明对象,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2、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研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

  2、积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二、欣赏图片

  (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幅画面,并辅以简单介绍)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瞧:多可爱的小草,花也在开放,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酷热难耐的盛夏,蝉情不自禁地嚷着:热死啦!热死啦!这预示着近期天气还会是烈日当空,注意防暑。

  瞧,这就是所谓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图画,秋天来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就是美丽的冬天。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介绍作者

  (二)积累生字词:

  布置预习,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扫清阅读障碍。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四)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归纳总结: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逻辑顺序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段

  指导读课文1——3段,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

  1、注音:翩然销声匿迹呈现风雪载途农谚

  2、选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3、从整体把握的角度看,选文第1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应该是从开头第_____句,从结构上看,这两层是____关系。

  4、请你依据选文概括出什么是物候?

  5、选文前两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

  6、去掉第一段第四句中的“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五、再读课文,然后回答,师归纳

  1、语言生动,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2、说明条理性强。

  3、恰当地运用了各种说明方法。

  六、观察生活,说物候现象

  课前已布置学生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设计意图:留心身边的物候,体验物候现象生活中处处可见)

  七、总结

  常言道:鸟有鸟语,人有人言,本节课我们了解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语言,其实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吧!
【篇二】

  一、新课导入

  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向沙漠进军》)。哪位同学能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学生介绍)

  二、展示目标,明确要求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物候、物候学等相关科学知识。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通过具体句子,分析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三、预习检测

  小黑板出示生词检测题

  注音或写汉字:

  piānyùn()nì()然()育载途销声()迹yīng草长()飞

  要求学生写在检测本上,一名学生到黑板书写,之后互批、订正。

  四、依标导学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黑板上出示的5个问题。老师巡回,了解学情。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B、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D、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E、本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生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并分析一下吗?

  五、交流点拨

  1、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表述不完整的同组学生可补充。不同意见可讨论,老师点拨,完成1-4题。

  2、在思考分析1~4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整体的写作思路。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并板书:

  现象→概念→原因→意义

  现象──────→本质

  3、交流第5题:

  ⑴此文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第1、2段,哪位同学能从中选取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一下?

  学生交流。表述、分析不完整的组内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老师也从文中找出了两个句子。(小黑板出示)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给大家分析一下?(用彩色粉笔标出关键词)

  例句1、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例句2、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师生小结: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这门科学知识,而且明白了说明事物语言不仅要明确、严密,还要力求生动、形象。这样会增加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达标检测(以试卷形式出现)

  1、必做题: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一词的意思是;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段话中划线的词的作用是;这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

  ⑶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举出例子。

  2、选作题:

  生活中有很多农谚,包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你了解哪些农谚,列举出来,并说说它们包含了怎样的物候知识,自习课进行一次交流

 
标签: 物候 语言 三年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
    一、基础测试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