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辅导之关于写作的古诗词

   2022-02-25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一年级# 导语】语文作为最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科目,其包含的东西不是寥寥几个汉字可以概括的。学好语文,将对你的一生有莫大的好处。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

小学一年级下册辅导之关于写作的古诗词

【#一年级# 导语】语文作为最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科目,其包含的东西不是寥寥几个汉字可以概括的。学好语文,将对你的一生有莫大的好处。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小学二年级描写冬天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描写冬天诗句摘抄》,希望帮助到您。【篇一】  1、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出自诗人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出自
  • 小学二年级描写春天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描写春天诗句摘抄》,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2、竹外桃花三两枝,
  • 小学三年级描写冬天诗句摘抄
    【#三年级# 导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描写冬天诗句摘抄》,希望帮助到您。【篇一】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
  • 小学三年级关于国庆节的诗句摘抄
    【#三年级# 导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国庆节的诗句摘抄》,希望帮助到您。【篇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
  • 小学三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教案及教
    【#三年级# 导语】《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语
  • 小学二年级关于燕子的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李白《双燕离》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关于燕子的诗句摘抄》,希望帮助到您。【篇一】  1、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  2、湖南为
  • 二年级小学生关于秋天的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从气象学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关于秋天的诗句摘抄》,希望帮助到您。【篇一
  • 小学三年级关于读书的诗句摘抄
    【#三年级# 导语】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唐•薛令之《草堂吟》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读书的诗句摘抄》,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1、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2、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
  • 小学二年级描写燕子的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雨燕翻新幕,风鹃绕旧枝。画堂春尽日迟迟。又是一番平绿涨西池。——程垓《南歌子》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描写燕子的诗句摘抄》,希望帮助到您。【篇一】  1、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  2、湖
  • 小学二年描写春天的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诗句,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描写春天的诗句摘抄》,希望帮助
  • 小学二年级描写小燕子的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描写小燕子的诗句摘抄》,希望帮助
  • 小学二年级描写春天的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 ,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描写春天的诗句摘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描写春天的诗句
  • 小学二年级下册描写春天的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以下是®乐学网整
  • 小学二年级下册关于燕子的诗句
    【#二年级# 导语】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关于燕子的诗句
  • 小学三年级关于山水的诗句摘抄
    【#三年级# 导语】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 ,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山水的诗句摘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关于山
  • 小学三年级描写景色的诗句摘抄
    【#三年级# 导语】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描写景色的诗句摘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描写景色的诗句摘抄  1、天街小雨润如酥,
  • 小学二年级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摘抄
    【#二年级# 导语】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摘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 人教版三年级小学生古诗填空锻炼习题
    【#三年级# 导语】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