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各单元】

   2022-02-09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一年级# 导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 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乐学网整理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各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中的数学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各单元】

【#一年级# 导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 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乐学网整理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各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中的数学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比较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加减法(一)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知识点: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知识点: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跳绳(8,9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分苹果(10的加减法)

  知识点: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操场上(解决减法问题)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分类


  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点: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位置与顺序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认识物体


  物体分类(立体图形的认识)

  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认识物体


  物体分类(立体图形的认识)

  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加减法(二)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整时、半点。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小芳的上午(估计接近整时的时间)

  1、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半时。

  2、估计整时应先看时针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针是否在数字12的左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
  •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导语】小学生的加减法是最基本的数学运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的,所以一定要用心的去学习。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怎么教》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1、先易后难算术是比较复杂的,
  •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0以内加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0以内加减法
    【#一年级# 导语】口算是数学教学方法之一。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快速的计算,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口算熟练后有助于笔算,且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100以内
  • 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口算题
    【#一年级# 导语】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这种方法用于速算,常练有助于智力的提高。也成为如今的主流的计算方法。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口算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口算题 篇一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 导语】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  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及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及知识点
    【#一年级# 导语】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及知识点》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一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数学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数学练习题
    【#一年级# 导语】数学应用之广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利率、保险、医疗费用的计算,大至天文地理、环境生态、信息网络、质量控制、管理与预测、大型工程、农业经济、国防科学、航天事业均大量存在着运用数学的踪影。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
  • 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总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  1、用5、6、7、3组成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2、762-632的差是( )位数,891-807的差是( )位数。  3、两个数的和是450,其中一个加数是248,另一加数是( )。  4、估算287+423时,可以把287看作( ),把423看作(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一、填空。  1、用5、6、7、3组成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2、762-632的差是( )位数,891-807的差是( )位数。  3、两个数的和是450,其中一个加数是248,另一加数是( )。  4、估算287+423时,可以把287看作( ),把423看作(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总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  1、用5、6、7、3组成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2、762-632的差是( )位数,891-807的差是( )位数。  3、两个数的和是450,其中一个加数是248,另一加数是( )。  4、估算287+423时,可以把287看作( ),把423看作(
  • 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一、填空。  1、用5、6、7、3组成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2、762-632的差是( )位数,891-807的差是( )位数。  3、两个数的和是450,其中一个加数是248,另一加数是( )。  4、估算287+423时,可以把287看作( ),把423看作(
  • 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以下是©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 填空:(25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桌面约长7( ) 大楼约高( ) 小汽车每小时行驶( )  数学课本封面长20( ) 公交车大约长7( )  
  • 小学二年级口算题精选:两位数的加减法
    ★这篇《小学二年级口算题精选:两位数的加减法》,是©乐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两位数的加减法(1)27 + 24 =(2)72 + 18 =(3)46 + 19 =(4)70 + 36 =(5)29 + 14 =(6)26 + 20 =(7)45 + 39 =(8)29 + 11 =(9)42 + 45 =(10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以下是®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 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20分)   (1)比628米长93米是( )米,比1000少526是( )。   (2)的三位数与的两位数的和是( ),差是( )。   (3)一个加数增加378,另一个
  • 二年级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题
    ©乐学网小学生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1)5000 + 2000 =  (2)5000 + 2000 =  (3)4000 + 3000 =  (4)2000 - 1000 =  (5)5000 - 4000 =  (6)4000 - 1000 =  (7)9000 - 8000 =  (8)700
  • 201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这篇关于201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是©乐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 计算:(10分)1、 175+62 =985-423=259+148 =802-714=325+467 =310-207=382+233 =569+87 =367+214 = 130+121=2、竖式计算,要求验算的请写出验算。
  • 二年级数学口算题:整千数加减法
    ★这篇《二年级数学口算题:整千数加减法》,是®乐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 9000-1000= 2) 1000-0= 3) 4000-1000= 4) 8000-6000= 5) 8000-5000=  6) 7000+0= 7) 8000-3000= 8) 9000-0= 9) 7000-2000= 10) 7000+3000=  11) 9000-800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精选
    这篇关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精选,是©乐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 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20分)(1)比628米长93米是( )米,比1000少526是( )。(2)的三位数与的两位数的和是( ),差是( )。(3)一个加数增加378,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