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2022-01-31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高二# 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乐学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高二# 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乐学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

1.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1)美景与美政——《望海潮》

  柳词给我们的印象是婉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的无奈、凄清与孤独。然而,柳永的词也有大气磅礴的豪放,如本首《望海潮》便是。这首柳永自创词牌而成的词,将杭州市区繁华、钱塘潮涌和西湖景美充分展现,显现出词人婉约之外的另一风格。在这首词中,词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安乐生活的热情赞美。

  (2)离愁与相思——《雨霖铃》

  词人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在倾吐深深离愁时,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压抑的愤懑。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3)怀古与思今——《念奴娇·赤壁怀古》

  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4)风雨与人生——《定风波》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东坡一生多遭困顿踬踣,仕途几经沉浮。这首词,诗人以小见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场风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风风雨雨,透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构,非大家而不能为。

  (5)孤独与愤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全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浩叹!是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

  (6)苦闷与理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是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是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既有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XX,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7)相思与秋意——《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不是一个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人吗?重阳佳节,把酒赏菊,那份凄凉,那份寂寥,又让人怎能说得尽呢?

  (8)遭遇与呼喊——《声声慢》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千古绝唱——《声声慢》。全词透过对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9)忠勇与团结——《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XX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当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哪怕牺牲个人利益也要顾全大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同时,通过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明白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10)信念与气节——《苏武传》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1)治学与人格——《张衡传》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擒*党。

2.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

  《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实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另外,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中国在西方影响深广的一部元杂剧。

  3、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有些四折之外还有楔子,它起序幕或过渡的作用。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角色由末、旦、净三大类组成。

  4、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话剧,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本·琼生曾如此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时期词人。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称为柳屯田。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9、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10、词,诗歌的一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和豪放。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前四史指《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

  12、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帕斯卡尔,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后汉书》作者范晔,他是很有才华的史学家。《后汉书》简明而周详,叙述中间杂以议论,颇富文采。他自己曾说:“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而《张衡传》的传主张衡是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还是当时有名的画家,郭沫若曾评价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一、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封爵。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8.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辟:古义:征召。今义:复辟。)

  10.其牙机巧制(牙: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今义:牙齿。)

  11.覆盖周密无际(周密: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12.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3.中有都柱(都: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二、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三、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皆共目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四、一词多义

  1、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2、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⑥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3、乃:

  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4、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控制)

  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5、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语“张衡”)

  (6)状语后置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4.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沾: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12.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3.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女:通“汝”,你1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后一年。)

  三、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诚甘乐之(乐: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9)别其官署常惠等(别:使……分开。)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XX(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XX。)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四、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③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④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五、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5.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