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2022-01-27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乐学网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乐学网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

1.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用兵之道(*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2.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能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形容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18.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19.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20.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1.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2.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23.沁人心脾:形容诗歌或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24.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25.别出心裁:形容构思、设计等独创一格。

3.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三、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4.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5.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1、字音:

  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2、词义: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3、近义词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4、文学常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