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古诗词【十篇】

   2022-09-21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初三#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古诗词【十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观刈麦》(白居易)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

初三上册语文古诗词【十篇】

#初三#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古诗词【十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观刈麦》(白居易)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月夜》(刘方平)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 


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 


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3、《商山早行》(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 


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 


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4、《卜算子•咏梅》(陆游)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5、《破阵子》(晏殊) 


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发现田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脸上生笑。 


6、《浣溪沙》(苏轼) 


原文: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7、《醉花阴》(李清照)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度过漫长的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古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9、《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原文: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萧疏的草,水萦纡,到现在遗留的仇恨象烟雾一样。 


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里头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1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原文: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云彩辨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标签: 译文 原文 初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2014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2014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一考试网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7题,每小题2分,8题8分,共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zhàng) 叮嘱(zhǔ) 骊歌(lí) 花圃(p )B.沼泽(zh
  •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原文
    2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
  •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
  • 2016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吴均)译文: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
  • 初一年级语文咏雪翻译文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级语文咏雪翻译文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一考试网咏雪对照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
  • 《咏雪》原文及译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
  •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咏雪》译文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咏雪》译文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一考试网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
  • 初一文言文咏雪译文
    初一文言文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