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初创产品,为什么网贷产品很少创业失败?

   2019-06-04 91运营0
核心提示:仅从产品的角度来讲,P2P真是1件好产品,而且可以说是优秀。在很早之前,我们曾对产品做过很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如何定义1个产品是好产品,无妨从下面6个方面去仔细分析:市场、用户、痛点、场景、竞争、体验。1、市场衡量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1是看这个产品

15491559580853 .pic hd 同是初创产品,为什么网贷产品很少创业失败?

 

仅从产品的角度来讲,P2P真是1件好产品,而且可以说是优秀。

 

在很早之前,我们曾对产品做过很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如何定义1个产品是好产品,无妨从下面6个方面去仔细分析:市场、用户、痛点、场景、竞争、体验。

 

1、市场

 

衡量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1是看这个产品能为用户带来多大的用户价值,2是看看这个产品是不是具有进入自我高速增长阶段的条件。

 

对用户价值,我们有1条公式: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旧体验 )– 替换本钱

 

P2P产品虽然说不是个新物种,但之前基本都在线下操作,在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大力提倡下,它才逐步登上了舞台;这个时候,旧体验为零——由于没有所谓旧的P2P产品。

 

而在任何非社交类、没有网络效应的产品里,替换本钱都是极为之低的,毕竟用户都是被利益说驱使过来的,只要有新的利益点,用户迁移是分分钟的事。

 

就好比滴滴现在做这么大了,只要滴答打车产品推出每次打车补贴10块,滴滴的用户都会转头去用滴答,这是很自但是然的事情。

 

所以,在这里看,旧体验趋向于零,替换本钱接近无穷小,而用户价值则非常之大。

 

回头看,这个市场存在着真实的用户,对理财和赚钱,这几近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需求,正好现在存在着1个这模样的P2P产品能解决用户的问题。

 

而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用户使用他们的时候,会相互参考。

 

用户会看看身旁的朋友都在买甚么?会看看自己信任的自媒体都在推荐甚么?会看看网贷之家等渠道分发平台哪些优惠力度更大?

 

以上这些都是产品用户范围能高速增长的必备条件,这么看P2P产品说面向的市场是广阔的、潜力无穷的。

 

2、用户

 

如何快速刻画出某个产品的用户画像,我们习惯用3种手段,他们组合起来,也是1条公式:

 

用户画像= 场景人性特点+ 人群分类+ 特殊动作

 

这里场景的人性特点,是指在使用该产品的时候,用户会侧重表露出哪些人性的特点。

 

在我看来,会有以下几点:

 

他们是不爱储蓄的——毕竟储蓄是反人性的,人天生就是喜欢消费,储蓄只是无奈地1种自律的行动,而不爱储蓄的人,除喜欢消费,还会喜欢投资。

 

他们是喜欢寻求肯定性的——在目前的所有投资行动中,除银行定期理财产品,基本没有任何投资标的能把利息说得这么肯定,简直满足了所有投资用户的心头大好。

 

然后对人群分类,这部份用户是属于对投资“有感觉”的用户,他们对投资的概念朦胧且表面,只知道应当利用钱去生钱。

 

投资标的更是不会选择,更愿意接受推荐类的产品。毕竟他们各有所长,就是对投资不太善于(由于懂的人,自然有别的方法和门路去获得更高的收益。

 

最后到特殊动作,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凡是买P2P的用户,或多或少,都是选择性接受外部信息的人;用大白话说,就是报喜不报忧。

 

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平台暴雷的时候,任何的投资本金都是拿不回来了;他们也知道,政府规定了P2P的投资风险是由出借人承当的。

 

但现实情况就是:只要利润够高,历史年化利息足够高,他们就可以漠视这里所有的风险点,他们就会相信平台会兜底,他们就会相信这么高的利息是正当渠道的收益。

 

只要好处足够多,他们就可以把缺点都藏起来,这是这群用户的特殊行动。

 

因而,深谙人性和市场的P2P产品,依照用户的画像去设计,不断反对储蓄,强调投资,不断寻求最肯定的利息收益,不断推荐更多高收益的投资标的,不断推出高收益的产品…

 

就这模样,基本上1打1个准。

 

3、痛点

 

痛点是恐惧,这句话是对痛点最精准的概括了。

 

人为何要理财、为何要投资?说白了就是惧怕将来面对某些问题时,束手无策。例如疾病、压力、下1代的成长环境等。

 

这是1种根深蒂固的恐惧,社会遵守28原则,富裕永久都只属于少部份人,那末剩下的人都会怎样办呢?

 

努力赚钱!

 

努力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努力工作、投资理财等;但毫无疑问,利用钱去生钱,是最惬意最舒服的赚钱方式,而这类“舒适”的门路,是需要学习本钱的。

 

换句话说,投资理财也是1种凭能力赚钱的活,你没有1定相干的背景和经历,通常只能沦落为韭菜任人宰割。

 

如果有1种方式,能帮助普罗大众赚钱,收益常常能和专业投资公司相媲美,乃至远远超过,而且这还不是1个浮动的范围值,这个时候,人对理财的恐惧就立马释放出来了。

 

要知道曾有多少人,想通过股票赚钱,但是弄不懂当中的买卖原理,乃至连开户都嫌麻烦;要知道有多少人,在弄不懂股市基金的条件下,还是觉得这类证券市场上面的收益过于低。

 

这个时候有1种产品横空出世,没有任何学习本钱,只要你开户,充完钱,然后坐等收钱。

 

你不心动?

 

鬼才信咧。

 

在这个痛点几近全是红海,做爽点都不1定能生存的市场里,这是1个彻彻底底的痛点,痛,10分痛。

 

4、场景

 

场景,是寻求自我表达和小众认同,渐渐地你可以尝试去理解1下这句话。

 

为何大部份的人仍然喜欢在星巴克里面喝咖啡,乃至很多商务的谈话,工作上的合作都选择在星巴克里面进行。

 

这是星巴克多年来,为用户塑造第3空间的结果,大家已习惯了把星巴克当作是自己在家之外的商务空间、书房等。

 

只要在有星巴克的地方,我和客户的谈话就变得严肃很多,我的思考也变得成熟很多。点着1杯卡布奇诺,翘着2郎腿,不管在这干啥,我都代表着有思考深度的人,这就是星巴克用户的自我表达。

 

基于场景的作用,在场景的催化下,点1杯3410块的咖啡会是1件自但是然的事,这类溢价是根植于用户心中的。

 

一样在P2P的产品里,用户需要的自我表达是甚么?

 

日进斗金、早日财务自由,就算我没有任何投资知识和理财门路,只要我把全副家产All in进去,依照这个历史的年化利息,我靠利息赚得比打工还多。

 

但是这不是错觉,真真正正地在现实社会上上演了。在这类场景下,P2P产品下的各种渲染更是淋漓尽致。

 

预估收益、账户安全保障、出借排名、活动返现。

 

5、竞争

 

关于竞争这部份,已有很多文章说明,不再详述。

6、体验

 

体验分为两部份:外部感知体验、内部使用体验。

 

前者有几部份连续的行动组成:理解、动机、信任、门坎、人群。这里代表着5个问题,1般情况下,消费者在接触1个品牌前,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获知这5个问题的答案,特别是陌生品牌。

 

但用户都能准确获知后,后续的宣扬和挑选就好做了,前期转化率的提升,就是看这5个问题能正确转达多少个?

 

我初步估摸了1下,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甚么是P2P,但所有人都有使用的动机,毕竟大家都需要投资和理财的门路。

 

不是所有人都信任P2P的平台,但P2P的使用门坎实在是低,只要你有钱,超过18岁,立即准入。

 

最后1个问题:现在大部份只会对P2P资产端部份的人有着较大的看法,也就是那些没法在银行正常借钱的人,大家都认为他们是有信誉风险的。

 

而P2P资金真个用户,形象却没有被怎样强调,和我们广大的A股投资者1样,同属于投资者1类。

 

你会发现,上面5个问题只有两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其他3个几近都是属于1点就透,1说就懂的题材。

 

毫无意外,所有的平台广告,几近都在理解和信任这两个点上面狠做文章。

 

只要你想理解,只要你想信任,这1点都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辨认市场上的黑马和白马。

 

再说内部使用体验…

 

唉,不说了,虽然还是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但是体验照旧比各大银行的App好太多。

 

P2P原型为格莱珉银行,初期由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提出,专门提供给因贫困而没法取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他还因此取得了诺贝尔的和平奖章。

 

其实仅从产品的角度来讲,P2P真是1件好产品,而且可以说是优秀,商业模式清晰,用户LTV高,使用频次适中,使用处景延展性高。

 

但这次,我们仅从学习的角度,去还原P2P关于产品设计6大基础方面的思考,望往后能举1反3,相互学习。

 

 
标签: 网贷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