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广告营销,别太理性

   2018-10-09 91运营0
核心提示:———— / BEGIN /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看似理性的消费行动,其实大多都是充满感性的冲动消费——特别当你第1次尝试购买某品牌产品的时候,你极可能只是想“试试看”,若产品体验不大坏,你可能也就1直购买使用下去了。也就是说,大部份的品牌消费

———— / BEGIN / ————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看似理性的消费行动,其实大多都是充满感性的冲动消费——特别当你第1次尝试购买某品牌产品的时候,你极可能只是想“试试看”,若产品体验不大坏,你可能也就1直购买使用下去了。

 

也就是说,大部份的品牌消费习惯,都多少来源于1次冲动与冒险。

 

1、系统1与系统2

 

关于决策的理性与感性,前两年丹尼尔卡尼曼写的1本科普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中曾做过解释(这本书大家有空可以看下,很成心思)。

 

卡尼曼把人的思惟模型分为两种类型:系统1和系统2:

 820b79b47385f6a4eb76f8f15d94107 做广告营销,别太理性

简单来讲,系统1就是通过感性和经验去决策,而系统2就是通过理性和思惟分析去决策。

 

而生活中的大部份决策都是通过系统1进行的,由于它的决策速度足够快、效力足够高,但缺点是准确性不高;而只有少数事情是通过系统2进行的,由于它虽然正确性高,但决策速度太慢。

 

比方说,我们认为红色的桃子好吃,就是根据经验推测红色代表成熟,自然就是好吃的,全部决策的回路非常短,短到你都认为是种本能反应;但如果现在马上给你1个2元2次方程,你就没法使用系统1去寻觅决策捷径,只能通过系统2的推理计算得出结果。

 

2、买房也靠冲动消费

 

我们常常夸大了理性决策的地位,事实上,消费行动是本能与感性强力驱使的。

 

很多年前,由于工作缘由我曾跟1些地产行业工作人员交换过,当时令我挺意外的是:即便是对买房这类家庭重大决策,照旧有很多的冲动消费。

 

按理说,1处省会城市的房产少说也价值上百万,若是有住房贷款,那就是今后几10年的事,即便是对土豪来讲,也是1件需要精细计算理性决策的事。

 

但事实上:许多人第1次来售楼处看楼便直接认筹了,而其中首置(第1次买房)的小年轻还很多。

 

对首次置业的小年轻来讲,其实很多都是冲动消费,对这类群体而言,样板房是不是布置得精美、楼盘外立面是不是好看、宣扬物料是不是有质感、乃至售楼部的装修是不是高大上、楼盘名字是不是好听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行动。

 

而对首改(首次改良型买房)、再改(非首次改良型买房)都会更加关注楼盘地段、户型质量、周边配套等因素,由于他们不是第1次置业了,所以再次决策时就会更加理性。

 

对多数营销推行人员而言,我们很难去改变用户理性决策的对照参数,比如产品的各种硬性指标、性能等,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动人。

 

3、不要逻辑要共情

 

只有用户在多个品牌比较的时候,理性决策才可能出场,但由于没有哪两个品牌产品间只存在单1变量,因此,完全的理性决策也是不存在的。

 

而广告的作用就是沟通与说服,其中的技能就是,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压倒性的产品亮点或性能优势,那末广告的主要方式应当是寻觅共鸣,其逻辑性应当是退居其次的。

 

我也1直有个观点,那就是优秀的广告或文案,事实上都是经不起逻辑斟酌的。

 

1个优秀的广告创意人员,必须要学会摆脱逻辑的束缚,学会1点天马行空。

 

由于重要的创意方法就是类比,但如果完全从理性上看,正真能类比某1产品的东西,只有它本身,那你的广告就变成说明书了。

 

我们看毛泽东是怎样在讲课中说服工人们参加运动的,他说工人的“工”字,上面1横代表天,下面1横代表地,中间1竖就是工人连接天地……

 

虽然我没研究过这个汉字的演变,但明显可以认为这是神逻辑;后来他又说“工人”2字,上下叠加起来就是“天”字,寓意着工人团结起来气力大过天……

 

虽然这并没有逻辑上的严谨性,但很能在情绪上取得受众认同,不失为1种优秀的说服推行手法。

 

再来看1下所谓的广告语万能公式“XXX,就选XXX”,这是个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写广告语就能够直接套用糊弄老板的公式,但它其实非常有效,合适用来品牌占位。

 

比如说知名的“送礼就送脑白金”、“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之类的,这类广告语能让用户减少量多逻辑思考的难度,能有效突生产品利益点,但并没有告知用户为何。

 

若我们仔细斟酌每天接触到的广告(虽然几近没人这么做),会发现几近所有广告都是“无脑”的。

 

4、神反转广告的突起

 

广告寻求共情而非逻辑,这从最近几年来流行的神反转式广告就可以看出。在这类神反转广告/脑洞广告中,理性的沟通说服已完全不存在了。

 

这类广告通常只需要符合品牌价值观和用户群体便可,乃至连产品都是与广告内容弱关联的。

 

最极真个例子可以做到1个TVC的内容与品牌产品在表面上绝不相干,最后画风1转强行植入,这类大跨度元素的拼贴效果让人记忆深入,且不说转化效果如何,传播性、话题性、用户的广告消费时长通常都比较好。

 

比如前两天网上热传的螺蛳粉神反转广告(你还没看过?那得去搜搜看补补课了),近6分钟的广告片,前5分多钟都在说几个被人误解的例子,推导出“有些误解,不去了解就不会解开”,然后最后10秒钟开始反转“螺蛳粉的美味,了解后才知道”,让人猝不及防。

59c779edc323473f3a910c2e337368c 做广告营销,别太理性

 

神反转的脑洞广告内容模式可以说是1种极端了,我们很早就可以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电视广告中看到雏形。

 

犹如1些纯设计性、纯图案表现的广告1样,神反转通过情绪、内容而引发用户对品牌的关注及消费转化,虽然1直伴随效果上的争议,但已成为1种被普遍接受的广告内容情势了。

 

5、用户本位

 

广告内容淡化逻辑上的推演,强化品牌与用户的共情,这可以看成是1种“用户本位”的思路。

 

若品牌方对照用户决策的理性指标,那其实就是在展现产品参数,说的是“我有甚么”;而品牌方讲述用户决策的感性指标,那实际上是在展现用户的需求满足,其实就是在说“你要甚么”。

 

这类“用户本位”的思路不管在广告语还是商详页面中都具有指点作用。比如说“怕上火”就比“有效降火”用词要好很多,看上去意思仿佛差不多,但如果我们补足这两个短语的省略部份就会发现用户思惟的差异。

 

“怕上火”其实完全来讲是“(你)怕上火”,而“有效降火”其实完全看是“(该品牌产品能)有效降火”,前者是以用户为视角,而后者则以品牌本身为动身点。

 

6、结语

 

其实不是说所有广告说服手法都应当是“无逻辑”的,只是说理性判断在消费决策(特别是首次消费行动)中并没有你想得那末关键,不信你可以回想1下自己的消费行动。

 

就犹如看剧1样:明明许多剧情是有逻辑硬伤的,但照旧许多人乐此不疲。

 

从这个角度上看,广告实际上是门沟通的艺术。

作者:郑卓然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标签: 广告营销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搞清楚这8个问题,省掉你50%的广告营销预算!
    本文所谈的内容适用于营销、运营、广告、新媒体、文案等。不论是对营销人,还是运营人,如何用广告做好营销1直是1个必学的课题。如何把广告的营销效果最大化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线上线下流量费用都暴涨的年代。广告难做啊。1个不注意就浪费
    11-13 广告营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