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品牌传播需要思考的5件事

   2018-07-25 91运营0
核心提示:1、未来5年,营销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还是在于传播?没有同质化的商品,只有同质化的认知。“同质化“1直被用来形容产品的毫无特点,这是1个非常成心思的1件事情。哲学告知我们: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两件1样的商品。如果真的存在

1 159 未来5年,品牌传播需要思考的5件事

 

1、未来5年,营销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还是在于传播?

1 242 未来5年,品牌传播需要思考的5件事

 

没有同质化的商品,只有同质化的认知。

 

“同质化“1直被用来形容产品的毫无特点,这是1个非常成心思的1件事情。

 

哲学告知我们: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两件1样的商品。

 

如果真的存在“同质化”,那也只是我们的认知“同质化”。

 

“认知同质化”是比真的同质化更要命的1件事。

 

全知全理解的决策太难了,因此于消费者而言,“客观”是不存在的。

 

不管你的产品和其它的产品有甚么不1样,如果消费者的认知觉得你们是1样的,那末你们就是1样的,消费者也会以此认知为根据做出购买决策。

 

所以,广告人们请不要偷懒,不要把广告效果不好归罪到产品不行上,广告效果不好只能说明你的广告有问题。

 

不管困难有多大,广告人的专业和责任不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吗?

 

看完上面1段话的品牌主们,请不要着急鼓掌称庆,如果你的产品真的足够优秀,想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期卖不出去,哼,挺难的。

 

产品即传播,传播即产品。

 

优秀的产品自传播是这个时期的特性。

 

假想1下:如果你是1个卖手机的厂商,如果的你的手机充1次电可以用10年,那末我相信你只需要开1个小小的发布会,你的手机可能就被预定完了。

 

所以,正是由于你的产品不够优秀,你的品牌传播才困难重重,是你不够优秀的产品为广告公司们出了1个巨大的困难。

 

说到这里,我们再反向思考1下“传播即产品”。

 

关于这个命题,我想先援用许舜英女士的两句话。

 

第1句: “其实不是广告把商品“表现”出来,而是广告“使得”商品“存在”。

 

第2句:消费者在消费商品之前,就先消费了广告。而要使广告被消费,广告本身也必须“商品化”。

 

翻译1下, 广告其实不1定要依附于商品,也能够创造1种意境去容纳它,构建它,经过广告构建的商品,更加温暖,更加有体验感,而这类体验感本身也是消费者消费的1部份,构建体验的进程即商品化的进程。

 

许舜英也说过:

 

“所有的解读都是1种误读。”

 

2、未来5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行动会如何变化?

1 338 未来5年,品牌传播需要思考的5件事

 

 

从“需要”到“想要”到“该要”。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10年,在丰富的物资刺激与教育之下,社会整体的消费素养进入了1个新的层次。

 

在这个新的层次中,消费者逐步从被动的“需要”思惟转变成主动的“想要”思惟;部份具有更高消费素养的消费群体,乃至进入了超然的“该要”思惟。

 

从“需要”到“想要”的转变,1方面意味着人们对的物资欲的集体释放与满足;另外一方面也意味着人们对改造自己现有生活状态的期待。

 

中国几千年以来,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如此多的人希望通过外力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中国的消费社会是1个极端不平衡的社会,当社会整体进入想要型消费社会时,另外一部份富裕的消费群体已进入了该要型消费社会。

 

这部份消费群体已完全摆脱了物资对自己的影响,他们已可以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愿望,并知道甚么样的商品才是最合适自己的。他们不再理睬品牌营销所附加的任何标签,他们只在意商品本身的基本使用价值和体验。

 

从“需要”到“想要”到“该要”,这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上的变化。

 

相应的,我们也能够从消费行动的角度来视察未来的消费者。

1 436 未来5年,品牌传播需要思考的5件事

 

愈来愈短的产品使用周期,愈来愈快的品牌转换周期,愈来愈长的品牌鄙视链。

 

每件商品被制造出来,它的使用寿命大体是固定的,因此消费者的平均使用周期也是固定的;但是随着购买力的提高,人们学会了浪费。

 

许多商品的使用寿命还没结束,消费者就已更换为新的产品。

 

这类情况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们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内,习惯了同1品牌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当这类品牌不能继续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时,消费者就会选择尝试新的品牌。

 

也就是说由于产品使用周期缩短,使得品牌转换周期变快。

 

如果继续将这条时间线拉长,我们就能够看到1个消费者1生使用过的品牌,而这些品牌依照时间顺序就构成了品牌鄙视链。

 

人的消费水平和能力1般是逐步提高的,人们也偏向于选择比现有更好的品牌和商品;因此,在全部消费周期内,我们可以隐隐看到这类品牌鄙视链的存在。

 

品牌鄙视链的存在,暗示着消费者的行动偏向,除获得零经验的消费者,大多少品牌的新客户都是从其它品牌转换过来的。而且在某个未来的时刻,他们还会转换到其它品牌去。

 

从这个品牌链条来看,消费者哪有甚么品牌虔诚,所有的品牌都是消费者的过客。

 

因此,品牌必须了解自己的消费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未来5年,商品与品牌的哲学关系是甚么样的?

1 532 未来5年,品牌传播需要思考的5件事

 

 

未来,品牌不再是没有内涵的空洞符号,它将承载这个公司对商品哲学的理解。

 

所谓商品哲学,即商品存在的意义,也就是厂家生产这个商品的缘由和消费者购买这个商品的缘由。

 

在这类理解中,包括了品牌对工业技术的理解,对设计美学的理解,对群体心理的理解,对消费趋势的理解等等。

 

未来品牌传播的任务就是要传播这类见解,并且让消费者认同它。

 

这类进程就像1个学术大家在向众人宣扬自己的学说,有实力的学术大家可以招揽1批追随者,没有实力的学者则淹没在历史潮流中。

 

这类行动极端1点就类似于宗教。

 

品牌为何需要重视商品哲学呢?

 

由于它是创新的来源,也是消费者认知的核心。

 

品牌要想创建自己的学说并且具有吸引力,那末它必须对商品哲学的1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见解必须是其他人没有提出的,而且这个见解必须具有深入人心的能力。

 

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惊叹于你的见解,记住你的品牌,并且成为你的追随者。

 

提出商品哲学这个问题,就是希望所有的品牌,不论是那些成功的品牌还是普通的品牌都要记住,消费者追随你,购买你,不是由于你的品牌和产品有多好,而是由于他们认可了你对商品哲学的见解。

 

如果有1天他们发现你的观点过时了,或你不再代表你的观点,再或他们发现了新的更震动的观点,那末消费者们终将会离你而去。

 

4、未来5年,创意传播的逻辑是甚么样的?

 

广告创意策略的讯息层、洞察层、关联层、表现层;广告创意的产出历来没有标准的流程,我1直也以为是没有的。

 

后来,在学习ML的神经网络算法时,我发现了1个很好的切入点去归纳这类流程。这个切入点就是算法分层。

1 621 未来5年,品牌传播需要思考的5件事

 

首先是讯息层:对商品包括的1切可售卖特点进行拆解,包括功能、规格、设计等亮点。一样的方法,拆解竞争对手、消费者等与之相干的讯息。这些讯息将成为后面几层算法的数据原料。

 

其次是洞察层:洞察层是寻觅讯息层中具有突出特点的讯息,挑选的标准是这些讯息是不是可以感动用户,是不是可以揭露真相。洞察层的讯息具有凝炼和解释的能力,创意人员需要深度的思考才能发现它。

 

然后是关联层:不同的角度可以取得不同的洞察,但是否是所有的洞察都可以将消费者与商品紧密的关联在1起。很多广告的洞察非常棒,但是它不能和产品紧密相干,这就致使了消费者只记住了广告而没有记住品牌和产品。

 

最后是表现层:表现层是最具艺术感的层次,同1种讯息,不同的表现方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些广告直白,有些广告委宛,有些广告为了证明1句话,可以耗资百万拍摄1部微电影。

 

5、未来5年,如何去塑造1个持久品牌?

1 720 未来5年,品牌传播需要思考的5件事

 

1方面,品牌要有真实感,也就是消费者愿意相信品牌的存在;只有消费者相信品牌的存在,消费者才会愿意去记忆这个品牌。

 

那末,如何构建这类真实感呢?

 

  • 首先,品牌的真实感来源于品牌在某1刻震动了消费者的心灵,然后就是彼此牵连,1方为另外一方放下戒备,敞开心扉的进程。

 

  • 其次,品牌的真实感来源于品牌联想,也就是说消费者想到这个品牌就能够联想出很多与之相干的细节,或说符号。

 

  • 最后品牌的真实感来源于背后所承载的故事,有些品牌代表了民族复兴的故事,有些品牌代表了未来科技的故事,有些品牌代表了反抗权威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总有价值观和性情在起作用。

 

价值观用来凝聚人心,性情特点用来接近心灵。所以,构建品牌的真实感真真是1种文学艺术,……(也有人将它称作品牌的IP化)。

 

另外一方面,品牌要成为1部连续剧,让消费者变成追剧的人。

 

当前,很多品牌的传播策略都非常的散,这是1种对传播资源的浪费。

 

如果做1个比喻:

 

  • 1般品牌好比短视频,看过、笑过以后就忘了,消费者只能体验到短时的快感。

 

  • 知名品牌则好比电影,有过残暴的故事,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入印象,但是1旦消费者知道结局后,他们终究还是会转到其它电影上。

 

  • 伟大的品牌应当是1部没有结尾的连续剧,在这部连续剧里,高潮迭起,情节跌宕。每款新产品的推出,就是1个小高潮。

 

新产品使用的技术和材料可以拍成1段故事,主导产品生产的设计师和研发人员也能够拍成1段故事,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和感受一样可以拍成1段故事……

 

所有的,1切可感知可记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这个剧本里的角色或道具。

 

而且,细节越丰富,情节越生动,这个剧本就会越真实。品牌成为连续剧的好处就是,消费者会被全部故事所吸引而不断的追随下去,这类快感才是品牌虔诚的来源。

 

个人感受广告理论总是被现实支解,广告效果的真相永不见天日。

 

作为1名广告人,最痛苦的地方就是常常游离于希望与失望之间。

 

在你最兴奋、最有豪情的时刻,它会打击你;在你最失望、最无助的时刻,它又来挑逗你……

 

反反复复,永无止境。

 

有人说,1个问题在心里保存久了,总有1天会有答案;那末你的答案又是甚么呢?

 

作者:Jason Yan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标签: 品牌传播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案例分析|200元预算的3亿+品牌传播:请给我一面
    9月24日,“请给我1面国旗@微信官方”迅速刷屏朋友圈,截至当日17时20分,已有2.9124亿人次参与,成为本年度又1经典营销事件。下文分别从此次营销事件的来龙去脉、成功缘由、启发收获3个方面探讨。来龙去脉此营销是由腾讯新闻极速版社群运营团队,用时2个月策
    10-09 国旗
  • 品牌传播,首先要遵循的第一性原理
    ———— / BEGIN / ———— 12年前,当许舜英为Stella Luna写下1句极有张力的文案时,传播的本质以广告语的面貌展现在大众眼前,那句文案是“不被看见,你就等存在”。 如果传播、品牌、广告有“第1性原理”,那就该是被看见;如果有“第2性原理”,那就
    09-21 品牌
  • 微博热搜榜被下线,对品牌传播有何影响?
    微博热搜榜被下线,对品牌传播有何影响?
    前天晚上开始,新浪微博的热搜榜、热门话题榜、热门微博榜明星和情感板块等栏目突然消失了。随后,北京网信办在其微信定阅号发布消息,坐实了此消息,并将其下线缘由归为“新浪微博违背国家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传播背法背规信息,存在严重导向问题
    07-25 微博热搜
  •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品牌传播(一)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品牌传播(一)
    图1,1972年中国,取自MICHELANGELO ANTONIONI 纪录片遥想国内智能手机井喷的那几年,产品外观同质化严重,这像极了1972年意大利导演Michelangelo Antonioni 纪录片镜头里的《中国》,全中国的人穿着几乎一样的服装,骑着一模一样的自行车,因为你没有其他选
    08-30 产品设计
  • 宜家品牌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广告心理学出发,分析宜家在其品牌传播中,如何将广告宣传与消费者的注意力、记忆、想象相结合,通过独具特色的
    05-17 媒体经营
  • 创业公司如何做好品牌的热传播和冷启动
    创业公司如何做好品牌的热传播和冷启动
    导读: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一个重度垂直的时代,把传统意义上的三百六十行切割成了三万六千行之后新场景的重新构建。新变化带
  • 社群自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的7法则
    社群自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的7法则
    第一法则:品牌人格化每个品牌都要有鲜明的价值主张,要能给出清晰的品牌识别。品牌需要传播给用户的有4点:我是谁?我为谁?为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