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2018-07-25 91运营0
核心提示:据腾讯官方统计,市面上的公众号数量已超过2000万个。自2012年诞生至今,公众号已了迎来下半场,很多大号打开率降落,僵尸粉愈来愈多,自媒体圈也开始纷纭唱衰公众号。但是,从2017年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月活跃公众号到达了350万个,较去年增长14%,月活

1.webp 22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据腾讯官方统计,市面上的公众号数量已超过2000万个。

 

自2012年诞生至今,公众号已了迎来下半场,很多大号打开率降落,僵尸粉愈来愈多,自媒体圈也开始纷纭唱衰公众号。

 

但是,从2017年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

 

月活跃公众号到达了350万个,较去年增长14%,月活跃粉丝数7.97亿,也较去年增长了19%,公众号平台活跃度不降反升。

最近几个月,很多小号凭仗爆款内容突起。

2.webp 23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樱桃画报《如何伪装成1个好妈妈》浏览量1500万,在这之前,这个号仅仅是每周发1篇推文,平均浏览量几万的小号。

 

“小多酱”的运营者本来打算卖号,后来凭仗周杰伦热门,1夜涨粉25000,起死复生。

 

视觉志的《谢谢你爱我。》浏览量飙升至4000万,听说老板给这位小编嘉奖了1台iPhone X。

 

上面说到的公众号,他们的内容自成1派,或温暖、或有趣、或深度,但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用户爱好的内容。这些内容,常常都是戳中了用户的共鸣点,才能够引爆传播。

 

对共鸣点的把控,是新媒体运营必备的核心技能。

 

好的内容,自带传播属性,好的新媒体运营,晓得洞察用户心理。

 

1、不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都是耍流氓

 

在新媒体时期,内容传播方式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内容从单向变成双向传播。

 

纸媒时期,作者和用户之间很少存在互动关系,很多作家、编辑、记者不需要看用户脸色去生产内容。

 

现在,1篇文章推送以后,用户是不是喜欢,有甚么反应,会通过评论、点赞等情势反馈给作者。

 

如果我们还是依照传统的思路,写东西端着,懒得去管用户的需求,那肯定是做不好内容的。

 

所以,在新媒体时期,我们要多多了解用户,制造他们喜欢的内容。就像谈恋爱的情侣,多多了解对方的想吃甚么、想玩甚么,对症下药,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新世相张伟曾说:

 

做传播,不用想传播,跳出来,回到本质,你究竟要影响谁?他们每天痛苦在哪?为何焦虑?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我们都知道,运营的写作能力,是1栋大厦的地基,决定了你是不是能做好内容,而洞察用户心理的能力,则是大厦的楼层,决定了1个编辑是不是能制造出带有传播性的内容,把大厦盖得更高,更引人注视。

 

写作能力加上用户能力,才是1个懂传播的运营高手。

 

2、3种典型的用户心理

 

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用户心理也产生了大变化。受众不单单满足于消费信息,还更想要又快又多、有趣有用、浏览体验好的内容。

 

1. 又快有多(可爱多)

 

用户想知道得比他人快。

 

前1阵子,薛之谦恭高鑫磊复合,1夜之间成了微博热门事件。

 

我早上起来忘记刷微博,没注意,结果到了办公室,看到朋友圈好多人在转这条消息。

 

坐定,遂问同事:

 

你知道吗,薛之谦跟高鑫磊复合啦,想到选题没?

 

同事1脸厌弃看着我:

 

昨天的事情,你也好意思现在和我说?

 

刷屏事件出现后,大家都想知道得比他人快,然后在朋友圈、社群里面和他人分享,好像在夸耀自己:我先知道这件事的哦,你们快来看看!

 

其次,用户还想知道得更多。

 

大家平时看1些热门文章,里面的内容都会描写1下时间,搜集各路网友的评论、观点,整合到1起,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全貌。

 

最近江歌案火遍大江南北,有1篇《江歌遇害案:煽动310万人联名杀人,江歌妈妈的残暴,才是人间最后的温情》在朋友圈里面刷屏。

3.webp 22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这篇文章论述了全部案件的进程,不但有刘鑫的聊天记录、采访视频,还顺带讲了江歌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把整件事情都描绘出来,给读者看。

 

这篇文章的浏览量有上千万,3万个赞。许多人看了以后纷纭转发出来。

 

相对简短的消息,用户更爱分享信息量丰富的内容。

 

2. 有趣有用(趣味多)

 

好看的皮囊千篇1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1。

 

新媒体时期的受众,更容易被那些好玩有趣的内容吸引,我们要讲求的是,如何把抽象的知识,用人格化的形象,加上幽默的口吻,讲授给受众听。

 

在《你花800万买学区房,但我宁愿买这份育儿指南》这篇文章里,作者就以幽默的口吻,调侃解说新生儿的各个身体部位。

 

当时,许多公众号都在剖析学区房引发的焦虑,但是这个账号就剑走偏锋,重新生儿的角度入手,引发了许多妈妈的讨论。

4.webp 21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有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干货类文章,用户看完便可上手实操。

 

比如《你的每条朋友圈,都暴露了你是否是个合格的运营》这篇文章,里面就讲到了各种各样发朋友圈的姿式,包括但不限于发送时间、内容显现、图文排版等等技能。

5.webp 17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做有用的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是要同时统筹有趣,就比较困难了,需要编辑非常熟习用户的痛点。

 

3. 浏览体验(美丽多)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期,我们要学会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夺走。

 

全部公众号行业已进入了下半场,我们不但要写的好,还要照顾用户的浏览体验,让他们看得爽。

 

某国民女作家(你们懂的)的内容非常紧凑,而且短句很多,能够快速引导用户浏览,节奏掌控得很好,看她的文章,就如行云流水,1气呵成。

6.webp 21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除浏览体验外,账号的颜值也很重要。

 

关于文章的视觉设计,有1句鸡汤这么说:

 

没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在用户点开图文之前,对内容好坏的印象也常常来自于排版,长时间保持1定的风格,也会塑造公众号的品牌形象。

 

有1些公众号的推文封面,都会有专门的插画师来绘制。

7.webp 16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还有其它的账号,以封面图+文字样式的设计为主。

8.webp 16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除封面图设计之外,配色保持统1也是个加分项。

9.webp 13 不懂用户,怎么做新媒体运营

 

多图文封面1般都会采取相同色系配图,像我这类逼迫症看了,简直舒畅非常。

另外,“新世相”、“丁香医生”、“GQ实验室”都会在自己封面上加LOGO,增强品牌辨识度。

 

出于篇幅限制,还有许多面容姣好的公众号没法逐一罗列。

 

作为1名称职的新媒体人,应当以服务者的姿态提供内容,不但要让用户觉得内容好,还要让他们看得爽(视觉设计)。

 

3、3点式传播法则

 

要想戳中用户的共鸣点,我们要晓得3件事:借势热门、死磕痛点、同行抄点。

 

1. 借势热门

 

热门如此多娇,引无数小编尽折腰。

 

追热门新媒体小编必备的技能,也是让他们痛苦非常的1件事。我每天都要刷社交媒体,来寻觅选题,快速响应并撰写推文。

 

刚接触追热门的时候,我不知道从何入手,文章的浏览量不高,后来学到了1个套路公式:热门关键字+内容定位+用户痛点。

 

举个例子,我是1个高校公众号的运营者,最近双11就要来了。

 

首先,肯定热门关键字,我们挑选出剁手、买买买、淘宝、马云、单身狗、购物车等等词语,结合学生用户痛点,就能够列出选题了。

 

  • 《合适学生党双11剁手的宿舍神器》
  • 《学生党双11虐狗指南》
  • 《女朋友帮我清空购物车,是1种甚么体验?》

 

用好这个公式,妈妈不再怕我没有热门选题啦!

 

2. 死磕痛点

 

痛点,就是读者平光阴思夜想的那些东西,比如丑、穷、矮、胖就是1般大众的痛点,选题、10W+、热门、浏览量就是新媒体小编的痛点。

 

我们需要明确公众号的细分群体,梳理出他们平常生活中的焦虑和痛苦,变成自己的选题库。

 

一样是做高校类账号,有的账号就专门针对海外留学、有的针对1本院校、有的针对专科院校,也有的针对高校教师,只有做到细分群体,我们才有机会贴近特定的受众群体,贴近他们的生活。

 

举个例子,大家都从学生毕业出来工作的人,那我们可以想一想,在校生1般的痛点是甚么?

 

大1新生对4年的计划,怎样处理好学习和文娱的关系?

 

大学期间怎样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

 

穷学生怎样赚外快?

 

怎样和室友相处?

 

……

 

把这些问题都梳理出来,你就具有了1个源源不断的选题库。

 

3. 同行借点

 

作为1个称职的新媒体运营,我们除关注自己账号的数据,还需要关注同行的账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鉴戒他们的选题灵感。

 

这里其实不是提倡大家去抄袭或洗稿,而是看看他们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而且,他们的选题也能够成为我们选题灵感的来源。

 

前半年,客户准备推自己的短信产品,需要我们出1个和产品结合的软文,1开始,我冥思苦想,日思夜想,完全没有思路和灵感,后来,看到1个大号的选题,写了90后的童年回想。

 

这时候候,我就开始想到点子了。在诺基亚的时期,非常流行发短信,许多同学很喜欢用9宫格键盘打字,而且大家盲打都非常利害。

 

我灵光1闪,是否是可以把诺基亚带给90后的回想,结合到客户的短信产品上面呢?

 

说干就干,我马上写了方案,策划了1期话题互动。下午,推文1发出去,后台几个小时内就涌入了2000条留言。后来,客户爸爸也对这个推文的内容非常肯定。

 

大家可以多鉴戒其它大号,或同行的选题灵感,说不定运气好,你也能够写出1篇爆款文章呢?

 

尾巴

 

作为新媒体运营,我们需要洞悉用心理,才能够成为传播高手。

 

通常,新媒体时期的用户都想要又快又多、有趣有用、浏览体验好的内容。

 

针对这3点用户心理,我们需要学会借势热门、死磕用户痛点、鉴戒同行经验,来提高自己的用户洞察能力和传播能力。

 

头几天,看到腾讯智库的研究数据,有1句话这么说:

 

用户对内容泛滥表示耽忧,优良内容的价值正在回归。

 

其实,不管是在纸媒时期,还是新媒体时期,优良的内容始终是自带传播属性的,或许,属于我们内容创作者的时期,才刚刚到来呢?

 

 

作者:煎鱼小威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企业新媒体运营可不等于小编
    企业新媒体运营可不等于小编
    去年部门招了位在大厂实习过的应届生,分配负责小红书模块。由于是新人且小红书运营经验为零,所以先带她从自营官号做起,边熟悉产品边熟悉平台。她此前的实习工作更多是甲方身份、内容审核角色,所以当需要独立完成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制作再到发布的全流程,她
  • 小米新媒体运营面试真题及回答
    小米新媒体运营面试真题及回答
    1、你的内容选题一般是怎么做的? 考核要点: 考察应聘者是否能系统地分析用户兴趣和热点话题,进行有针对性和深入性的内容选题;以及内容生产过程中,是否能充分考虑平台与品牌属性,选择匹配的选题方向参考回答:内容选题我是这么思考的: 首先要很清楚用户
  • 企业新媒体运营的33条总结思考
    企业新媒体运营的33条总结思考
    这篇文章整理了自己近3年在企业新媒体上的一些实战总结和观察思考,内容呈现上借鉴《得到品控手册7.0》,采取 QA 的形式,Q是还原挑战情境,A是提出解决方案。文章目录如下:综合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微博B站知乎小红书以下是正文,enjoy。一、综合1. 运营新媒体
  • 2021年新媒体运营必备的28大类工具!2.0
    做新媒体运营,不说七十二绝技,三十六变样样精通,至少要有防身的十八般武艺。写得了文章,做得了设计,干得了活动,涨的了粉,做得了视频,分析得了数据,排得了版,找得了图,还做得了电商……这要是手上没一点称心的神器,真混不下去。今天一次
  • 做新媒体运营,要有哪些内容素材库?
    做新媒体运营,一个最核心且头疼的 “天职”  就是做内容。甚至在一些企业或个人自媒体,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好内容。那要说做内容,就一定得摆出 “内容素材库” 了。有内容素材库的新媒体运营,和没有素材库的,差别肉眼可见。不管是写标题、选题、内容质量,
  • 做新媒体运营,要有哪些内容素材库?
    做新媒体运营,一个最核心且头疼的 “天职”  就是做内容。甚至在一些企业或个人自媒体,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好内容。那要说做内容,就一定得摆出 “内容素材库” 了。有内容素材库的新媒体运营,和没有素材库的,差别肉眼可见。不管是写标题、选题、内容质量,
  • 新媒体运营一天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有很多人问我,新媒体运营的一天究竟该怎么安排?这篇文章我以过去的经历为案例,讲一下全栈新媒体运营一天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我个人认为:1、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2、能线上沟通的尽量线上解决3、给工作任务标记紧急重要程度4、深度学习和碎片学习都不能缺
  • 给新媒体运营的7点建议!
    互联网就是一个 “爱憎分明” 的江湖。每天无数新媒体内容漫天飞,不到一秒的时间扫描标题,用最快的速度跳跃式阅读,喜欢就看,不喜欢就关闭,爱了就关注点个赞,憎恶了就取关甚至举报。每一个做新媒体的人一定都有想过,用户会爱看什么内容又会憎恶哪些内容
  • 8条新媒体运营建议,新人必知!
    1粉丝不是越多越好运营者通常希望粉丝越多越好,用户数越多越好。对大平台/公司来说确切这样,比如电商平台有足够多的商品,外面平台有足够多的美食,同时大公司也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运营。但新媒体行业有所区分,很难让所有人都依赖1个公众号,比如仅仅新闻领
  • 8条新媒体运营建议,新人必知!
    1粉丝不是越多越好运营者通常希望粉丝越多越好,用户数越多越好。对大平台/公司来说确切这样,比如电商平台有足够多的商品,外面平台有足够多的美食,同时大公司也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运营。但新媒体行业有所区分,很难让所有人都依赖1个公众号,比如仅仅新闻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