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2016-10-09 0
核心提示:最近半年以来,Android热补丁技术热潮继续爆发,各大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开源框架。Tinker在最近也顺利完成了公司的审核,并非常荣幸的成为github.com/Tencent上第一个正式公开的项目。 回顾这半年多的历程,这是一条跪着走完,坑坑不息之路。或许只有自己真正

最近半年以来,Android热补丁技术热潮继续爆发,各大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开源框架。Tinker在最近也顺利完成了公司的审核,并非常荣幸的成为github.com/Tencent上第一个正式公开的项目。

回顾这半年多的历程,这是一条跪着走完,坑坑不息之路。或许只有自己真正经历过,深入研究过, 才会真正的明白

热补丁不是请客吃饭

对热补丁技术本身,还是对使用者来说都是如此。它并不简单,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在使用之前我们需要对它有所了解。我希望通过分享微信在这历程中的思考与经验,能帮助大家更容易的决定是否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热补丁技术,以及选择什么样方案。

热补丁技术背景

热补丁是什么以及它的应用场景介绍,大家可以参考文章 微信Android热补丁实践演进之路

在笔者看来Android热补丁技术应该分为以下两个流派:

  • Native,代表有阿里的Dexposed、AndFix与腾讯的内部方案KKFix;

  • Java, 代表有Qzone的超级补丁、大众点评的nuwa、百度金融的rocooFix, 饿了么的amigo以及美团的robust。

Native流派与Java流派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它们具体差异大家可参考上文。事实上从来都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对于微信来说,我们希望得到一个“高可用”的补丁框架,它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稳定性与兼容性;微信需要在数亿台设备上运行,即使补丁框架带来1%的异常,也将影响到数万用户。保证补丁框架的稳定性与兼容性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2. 性能;微信对性能要求也非常苛刻,首先补丁框架不能影响应用的性能,这里基于大部分情况下用户不会使用到补丁。其次补丁包应该尽量少,这关系到用户流量与补丁的成功率问题;

  3. 易用性;在解决完以上两个核心问题的前提下,我们希望补丁框架简单易用,并且可以全面支持,甚至可以做到功能发布级别。

在“高可用”这个大前提下,微信对当时存在的两个方案做了大量的研究:

  1. Dexposed/AndFix;最大挑战在于稳定性与兼容性,而且native异常排查难度更高。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增加变量与类等限制,无法做到功能发布级别;

  2. Qzone;最大挑战在于性能,即Dalvik平台存在插桩导致的性能损耗,Art平台由于地址偏移问题导致补丁包可能过大的问题;

在2016年3月,微信为了追寻“高可用”这个目标,决定尝试搭建自己的补丁框架——Tinker。Tinker框架的演绎并不是一蹴而就,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不相同。而Tinker v1.0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符合性能要求的Dex补丁框架。

Tinker v1.0-性能极致追求之路

为了稳定性与兼容性,微信选择了Java流派。当前最大难点在于如何突破Qzone方案的性能问题,这时通过研究Instant Run的冷插拔与buck的exopackage给了我们灵感。它们的思想都是全量替换新的Dex。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简单来说,我们通过完全使用了新的Dex,那样既不出现Art地址错乱的问题,在Dalvik也无须插桩。当然考虑到补丁包的体积,我们不能直接将新的Dex放在里面。但我们可以将新旧两个Dex的差异放到补丁包中,这里我们可以调研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1. BsDiff;它格式无关,但对Dex效果不是特别好,而且非常不稳定。当前微信对于so与部分资源,依然使用bsdiff算法;

  2. DexMerge;它主要问题在于合成时内存占用过大,一个12M的dex,峰值内存可能达到70多M;

  3. DexDiff;通过深入Dex格式,实现一套diff差异小,内存占用少以及支持增删改的算法。

如何选择?在“高可用”的核心诉求下,性能问题也尤为重要。非常庆幸微信在当时那个节点坚决的选择了自研DexDiff算法,这过程虽然有苦有泪,但也正是有它,才有现在的Tinker。

一. DexDiff技术实践

在不断的深入研究Dex格式后,我们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深坑,主要难点有以下三个:

  1. Dex格式复杂;Dex大致分为像StringID,TypeID这些Index区域以及使用Offset的Data区域。它们有大量的互相引用,一个小小的改变可能导致大量的Index与Offset变化;

  2. dex2opt与dex2oat校验;在这两个过程系统会做例如四字节对齐,部分元素排序等校验,例如StringID按照内容的Unicode排序,TypeID按照StringID排序…

  3. 低内存,快速;这要求我们对Dex每一块做到一次读写,无法像baksmali与dexmerge那样完全结构化。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这不仅要求我们需要研究透Dex的格式,也要把dex2opt与dex2oat的代码全部研究透。现在回想起来,这的确是一条跪着走完的路。与研究Dalvik与Art执行一致,这是经历一次次翻看源码,一次次编Rom查看日志,一次次dump内存结构换来的结果。

下面以最简单的Index区域举例: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要想将从左边序列更改成右边序列,Diff算法的核心在于如何生成最小操作序列,同时修正Index与Offset,实现增删改的功能。

  1. Del 2;”b”元素被删除,它对应的Index是2,为了减少补丁包体积,除了新增的元素其他一律只存Index;

  2. “c”, “d”, “e”元素自动前移,无须操作;

  3. Addf(5); 在第五个位置增加”f”这个元素。

对于Offset区,由于每个Section可能有非常多的元素,这里会更加复杂。最后我们得到最终的操作队列,为什么DexDiff可以做到内存非常少?这是因为DexDiff算法是每一个操作的处理,它无需一次性读入所有的数据。DexDiff的各项数据如下: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通过DexDiff算法的实现,我们既解决了Dalvik平台的性能损耗问题,又解决了Art平台补丁包过大的问题。但这套方案的缺点在于占Rom体积比较大,微信考虑到移动设备的存储空间提升比较快,增加几十M的Rom空间这个代价可以接受。

二. Android N的挑战

信心满满上线后,却很快收到华为反馈的一个Crash: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而且这个Crash只在Android N上出现,在当时对我们震动非常大,难道Android N不支持Java方式热补丁了?难道这两个月的辛苦都白费了吗?一切想象都苍白无力,只有继续去源码里面找原因。

在之前的基础上,这一块的研究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Android N的混合编译模式导致。更多的详细分析可参考文章《Android N混合编译与对热补丁影响解析》。

三. 厂商OTA的挑战

刚刚解决完Android N的问题,还在沉醉在自己的胜利的愉悦中。前线很快又传来噩耗,小米反馈开发版的一些用户在微信启动时黑屏,甚至ANR.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当时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所有的DexOpt操作都是放到单独的进程,为什么只在Art平台出现?为什么小米开发版用户反馈比较多?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优化后odex文件存在有效性的检查:

  • Dalvik平台:modtime/crc…

  • Art平台: checksum/image_checksum/image_offset…

这就非常好理解了,因为OTA之后系统image改变了,odex文件用到image的偏移地址很可能已经错误。对于ClassN.dex文件,在OTA升级系统已完成重新dex2oat,而补丁是动态加载的,只能在第一次执行时同步执行。

这个耗时可能高达十几秒,黑屏甚至ANR也是非常好理解。那为什么只有小米用户反馈比较多呢?这也是因为小米开发版每周都会推送系统升级的原因。

在当时那个节点上,我们重新的审视了全量合成这一思路,再次对方案原理本身产生怀疑,它在Art平台上面带来了以下几个代价:

  1. OTA后黑屏问题;这里或许可以通过lLoading界面实现,但并不是很好的方案;

  2. Rom体积问题;一个10M的Dex,在Dalvik下odex产物只有11M左右,但在Art平台,可以达到30多M;

  3. Android N的问题;Android N在混合编译上努力,被补丁全量合成机制所废弃了。这是因为动态加载的Dex,依然是全量编译。

回想起来,Qzone方案它只把需要的类打包成补丁推送,在Art平台上可能导致补丁很大,但它肯定比全量合成10M的Dex少很多很多。在此我们提出分平台合成的想法,即在Dalvik平台合成全量Dex,在Art平台合成需要的Dex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DexDiff算法已经非常复杂,事实上要实现分平台合成并不容易。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主要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 small dex的类收集;什么类应该放在这个小的Dex中呢?

  • ClassN处理;对于ClassN怎么样处理,可能出现类从一个Dex移动到另外一个Dex?

  • 偏移二次修正; 补丁包中的操作序列如何二次修正?

  • Art.info的大小; 为了修正偏移所引入的info文件的大小?

庆幸的是,面对困难我们并没有畏惧,最后实现了这一套方案,这也是其他全量合成方案所不能做到的:

  1. Dalvik全量合成,解决了插桩带来的 性能损耗

  2. Art平台合成small dex,解决了 全量合成方案占用Rom体积大, OTA升级以及Android N的问题

  3. 大部分情况下Art.info仅仅1-20K, 解决由于补丁包可能过大的问题

事实上,DexDiff算法变的如此复杂,怎么样保证它的正确性呢?微信为此做了以下三件事情:

  1. 随机组成Dex校验,覆盖大部分case;

  2. 微信200个版本的随机Diff校验, 覆盖日常使用情况;

  3. Dex文件合成产物有效性校验,即使算法出现问题,也只是编译不出补丁包。

每一次DexDiff算法的更新,都需要经过以上三个Test才可以提交,这样DexDiff的这套算法已完成了整个闭环。

四. 其他技术挑战

在实现过程,我们还发现其他的一些问题:

  1. Xposed等微信插件;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微信插件,它们在微信启动前会提前加载微信中的类,这会导致两个问题:

    a. Dalvik平台:出现 Class ref in pre-verified class resolved to unexpected implementation 的crash;

    b. Art平台:出现部分类使用了旧的代码,这可能导致补丁无效,或者地址错乱的问题。

    微信在这里的处理方式是若crash时发现安装了Xposed,即清除并不再应用补丁。

    1. Dex反射成功但是不生效;部分三星android-19版本存在Dex反射成功,但出现类重复时,查找顺序始终从base.apk开始。

      微信在这里的处理方式是增加Dex反射成功校验,具体通过在框架中埋入某个类的isPatch变量为false。在补丁时,我们自动将这个变量改为true。通过这个变量最终的数值,我们可以知道反射成功与否。

Tinker v1.0总结

一. 关于性能

通过Tinker v1,0的努力,我们解决了Qzone方案的性能问题,得到一个符合“高可用”性能要求的补丁框架。

  • 它补丁包大小非常少,通常都是10k以内;

  • 对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2%的性能影响主要原因是微信运行时校验补丁Dex文件的md5导致(虽然文件在/data/data/目录,微信为了更高级别的安全);

  • Art平台通过革命性的分平台合成,既解决了地址偏移的问题,占Rom体积与Qzone方案一致。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二. 关于成功率

也许有人会质疑微信成功率为什么这么低,其他方案都是99%以上。事实上,我们的成功率计算方式是:

应用成功率= 补丁版本转化人数/基准版本安装人数

即三天后,94.1%的基础版本都成功升级到补丁版本,由于基础版本人数也是持续增长,同时可能存在基准或补丁版本用户安装了其他版本,所以本统计结果应略为偏低,但它能现实的反应补丁的线上总体覆盖情况。

事实上,采用Qzone方案,3天的成功率大约为96.3%,这里还是有很多的优化空间。

三. Tinker v2.0-稳定性的探寻之路

在v1.0阶段,大部分的异常都是通过厂商反馈而来,Tinker并没有解决“高可用”下最核心的稳定性与兼容性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完整的监控与补丁回退机制,监控每一个阶段的异常情况。这也是Tinker v2.0的核心任务,由于边幅问题这部分内容将放在下一篇文章。

关注Tinker,来Github给我们star吧

https://github.com/Tencent/tinker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就请转发到朋友圈,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吧~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Tinker的一切都在这里,包括源码(一)

 
标签: 安卓开发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安卓中通知功能的具体实现
    安卓中通知功能的具体实现
    通知[Notification]是Android中比较有特色的功能,当某个应用程序希望给用户发出一些提示信息,而该应用程序又不在前台运行时,就可以借助通知实现。使用通知的步骤1、需要一个NotificationManager来获得NotificationManager manager = (NotificationManager
    02-05 安卓开发
  • Android view系统分析-setContentView
    Android view系统分析-setContentView
    第一天上班,列了一下今年要学习的东西。主要就是深入学习Android相关的系统源代码,夯实基础。对于学习Android系统源代码,也没什么大概,就从我们平常使用最基础的东西学起,也就是从view这个切入点开始学习Android的源码,在没分析源码之前,我们有的时候
    02-05 安卓开发
  • 如何进行网络视频截图/获取视频的缩略图
    如何进行网络视频截图/获取视频的缩略图
    小编导读:获取视频的缩略图,截图正在播放的视频某一帧,是在音视频开发中,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是主要用于点播中截图视频,同时还可以获取点播视频的缩略图进行显示,留下一个问题,如下图所示, 如果要获取直播中节目视频缩略图,该怎么做呢?(ps:直播是直
  • Android NDK 层发起 HTTP 请求的问题及解决
    Android NDK 层发起 HTTP 请求的问题及解决
    前言新的一年,大家新年快乐~~鸡年大吉!本次给大家带来何老师的最新文章~虽然何老师还在过节,但依然放心不下广大开发者,在此佳节还未结束之际,给大家带来最新的技术分享~ 事件的起因不说了,总之是需要实现一个 NDK 层的网络请求。为了多端适用,还是选择
  • Android插件化(六): OpenAtlasの改写aapt以防止资源ID冲突
    Android插件化(六): OpenAtlasの改写aapt以防
    引言Android应用程序的编译中,负责资源打包的是aapt,如果不对打包后的资源ID进行控制,就会导致插件中的资源ID冲突。所以,我们需要改写aapt的源码,以达到通过某种方式传递资源ID的Package ID,通过aapt打包时获取到这个Package ID并且应用才插件资源的命名
    02-05 安卓开发
  • Android架构(一)MVP架构在Android中的实践
    Android架构(一)MVP架构在Android中的实践
    为什么要重视程序的架构设计 对程序进行架构设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为了 提高生产力 。通过设计是程序模块化,做到模块内部的 高聚合 和模块之间的 低耦合 (如依赖注入就是低耦合的集中体现)。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程序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主需要专注于一点,
    02-05 安卓开发
  • 安卓逆向系列教程 4.2 分析锁机软件
    安卓逆向系列教程 4.2 分析锁机软件
    安卓逆向系列教程 4.2 分析锁机软件 作者: 飞龙 这个教程中我们要分析一个锁机软件。像这种软件都比较简单,完全可以顺着入口看下去,但我这里还是用关键点来定位。首先这个软件的截图是这样,进入这个界面之后,除非退出模拟器,否则没办法回到桌面。上面那
    02-05 安卓开发
  • Android插件化(二):OpenAtlas插件安装过程分析
    Android插件化(二):OpenAtlas插件安装过程分析
    在前一篇博客 Android插件化(一):OpenAtlas架构以及实现原理概要 中,我们对应Android插件化存在的问题,实现原理,以及目前的实现方案进行了简单的叙述。从这篇开始,我们要深入到OpenAtlas的源码中进行插件安装过程的分析。 插件的安装分为3种:宿主启动时立
    02-05 安卓开发
  • [译] Android API 指南
    [译] Android API 指南
    众所周知,Android开发者有中文网站了,API 指南一眼看去最左侧的菜单都是中文,然而点进去内容还是很多是英文,并没有全部翻译,我这里整理了API 指南的目录,便于查看,如果之前还没有通读,现在可以好好看一遍。注意,如果标题带有英文,说明官方还没有翻
  • 使用FileProvider解决file:// URI引起的FileUriExposedException
    使用FileProvider解决file:// URI引起的FileUri
    问题以下是一段简单的代码,它调用系统的相机app来拍摄照片:void takePhoto(String cameraPhotoPath) {File cameraPhoto = new File(cameraPhotoPath);Intent takePhotoIntent = new Intent(MediaStore.ACTION_IMAGE_CAPTURE);takePhotoIntent.putExtra(Medi
    02-05 安卓开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