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册知识点必修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2-02-25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高二# 导语】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乐学网高二频道整理了《高二历册知

高二历册知识点必修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二# 导语】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乐学网高二频道整理了《高二历册知识点必修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

  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着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着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练习题:

  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着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的。由稷下学宫存在的时间“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而孔子属于春秋末时期的人,由此可推断出D项是错误的,ABC均正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附答案)
    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附答案)
    【#高一# 导语】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不断动笔能强化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乐学网整理了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妙处(chǔ)
  • 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含答案)
    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含答案)
    【#高一# 导语】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不断动笔能强化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乐学网整理了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含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妙处(chǔ)
  • 岳麓版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课后练习(上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课后练习(上册)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2.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
  • 高二历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高二历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2.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A.《论语》 B.《诗经》
  • 高二历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自测题
    高二历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自测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社会的剧烈变革C.诸侯争霸的需要D.大量杰出人物的产生2.下列有关孔子“仁”的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 高二历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题
    高二历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题
    一、选择题1.(08重庆卷)“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2.(08四川卷)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
  • 岳麓版高二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练习(上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练习(上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2.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
  • 高二历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二历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打破④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
  • 2018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总结
    2018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总结
    【#高三# 导语】学好语文就要知道一些文学常识。©乐学网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供参考。  高考语文现代文学常识(1919-1949)  1.现代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
  • 2016学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测试卷
    2016学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家中老人经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没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很显然老人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