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2022-02-22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思想老子《老子》;孔子“五经”诸子百家科技天文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物理《墨经》文 学《诗经》屈原《离骚》;诸子散文艺 术《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医 学扁鹊与四诊法教学

高三年级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思 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经”

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文 学

《诗经》

屈原《离骚》;诸子散文

艺 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

医 学


扁鹊与四诊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期提出“*孔家店”,孔子被否定。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在”*”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
  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反抗。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
  关于孔子的思想结构: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于孔子与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典型例题

  例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答案:D
  例题分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题是一道复合选择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首先筛选,才能在A、B、C.D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窗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回答:
  (l)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能成为现实吗?
  (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
  例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墨子有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一段材料,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考查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回答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先秦时各派思想家的主张,提炼出材料的“兼爱”“非政”思想。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矛盾论和阶级矛盾等观点进行分析。要联系墨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战争观等,评价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
  (l)墨子;“兼爱”、“非攻”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3)从历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人民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附答案)
    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附答案)
    【#高一# 导语】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不断动笔能强化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乐学网整理了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妙处(chǔ)
  • 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含答案)
    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含答案)
    【#高一# 导语】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不断动笔能强化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乐学网整理了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含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妙处(chǔ)
  • 岳麓版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课后练习(上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课后练习(上册)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2.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
  • 高二历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高二历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2.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A.《论语》 B.《诗经》
  • 高二历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自测题
    高二历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自测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社会的剧烈变革C.诸侯争霸的需要D.大量杰出人物的产生2.下列有关孔子“仁”的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 高二历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题
    高二历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题
    一、选择题1.(08重庆卷)“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2.(08四川卷)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
  • 岳麓版高二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练习(上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练习(上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2.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
  • 高二历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二历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打破④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
  • 2018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总结
    2018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总结
    【#高三# 导语】学好语文就要知道一些文学常识。©乐学网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供参考。  高考语文现代文学常识(1919-1949)  1.现代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
  • 2016学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测试卷
    2016学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家中老人经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没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很显然老人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