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范例

   2022-02-07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乐学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范例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乐学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范例》,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篇一】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范例

  一、#高三# 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篇二】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研读全文,体会作者至诚至真的情感。

  2、学习用至诚的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重点

  1、分析内容、结构,把握陈述的层次

  2、分析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语之切,理之透。

  教学难点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所陈之情和陈情的艺术。

  一、导入: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游必有方”就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去做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期盼,离家的艰辛。

  “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所谓孝顺,就是说为人子女应该对父母长辈能够时时嘘寒问暖,父母年老体弱,应该多抽出闲暇时间陪伴左右。《论语》中对“孝”的强调,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质的满足。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几千年来,“孝”一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单单是让人可以老有所终,老有所养,孝更是对每个人自身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找)。

  1、作者为何上表陈情?——除臣洗马,辞不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2、为什么不想到晋为官?——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为什么祖孙如此情深似海,可以使李密放弃高官厚禄不愿废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扶养。

  穿插介绍李密生平(作者详细介绍见课文):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其才气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4、进一步发问:李密在文中明确表明不想到晋为官吗?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与“孝”的矛盾,也许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事实上,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李密对蜀汉还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那个时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了尽孝。

【篇三】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分析,品味诗中创造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诗意美

  2、重点掌握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音乐《情人的眼泪》,让学生交流在音乐的旋律中听到的内容

  音乐,它是旋律,但它也是诗,它用诗一般的旋律向我们倾诉心中的爱与情。同样,好的诗歌也是美的音乐,它用音乐一般的韵律向我们述说着人世间忧愁与欢乐。

  二、学生朗读全诗,思考:

  1、找出体现诗意美的诗句,并简要分析

  明确:

  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水中的倒影,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康河,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

  榆阴下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醇厚的诗意,诗人的留恋全都融进了康河的风光中。

  诗人乘着满载星辉的一叶小舟,向着青草凄凄的小河深处,击拍欢歌,去寻他彩虹似的梦。

  诗意美除了构思的新巧、韵律的和谐,更主要体现在意境美。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间,不同于一般的别离诗,他选择的意象是夏季的“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等,而传统的别离诗选择的意象多是长亭、流水、浮云、落日、孤舟等,而且多是暮秋时节。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就像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等,将它们巧妙地剪辑到自己的诗作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他所寄寓的情思也因而显得潇洒、飘逸,而不是一般别离诗的缠绵、愁苦。

  2、诗人情感高潮在哪节诗中体现出来

  明确:

  第五节诗,诗人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甘心做一条水草,尽情的享受康河爱的轻抚,一任康河波光里的艳影,在他的心头荡漾。正所谓“沉醉不知归路”,似乎已经忘却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他撑着一枝长篙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的梦”,等到兴尽归舟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飘逸、洒脱之情,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的心一同快乐着,达到极致。

  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进一步体味诗歌的诗意美。

  四、讨论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在康桥,诗人结识了的哲学家罗素,在康桥,诗人心中有自己梦牵魂绕的情人,在康桥的秀丽风景中,有诗人幸福的生活。诗人曾饱含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弥盖我爱的康桥,

  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康桥,再会吧!》

  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不仅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文化气氛的熏陶,接受了英国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他还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中,在大自然的美中,发现了人的灵性,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待诗人离英返国时,康桥已成了诗人“难得的知己”,诗人称康桥为自己永远的精神依恋之乡,此时的诗人,心头盛满离愁别绪。在诗里,诗人热烈而又缠绵地倾诉自己对康桥的精神依恋。诗人对康桥的欣赏和赞美,实际上就是对大自然、对美和爱、对和谐的一种欣赏和赞美。

  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这岸边的草坪又是我的爱宠,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地,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

  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资养。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

  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诗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自然似乎有着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诗人与自然交流,将自己的留恋全部融入对康桥瑰丽风光的尽情描绘中,是他对“诗化人生”的的描述。

  诗人在康河边徘徊,正是追寻美、自由与爱于一体的理想。康桥,于躯壳,徐志摩是过客,但于灵魂,正是他诗意的栖居地。

  五、小结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志摩的确是悄悄地走远了,但挥不去带不走的是他的康桥。它做为学院建筑留在英国,它做为一篇具有生命质感的美文,留在中国文学史中。自然中的康桥会老,但文字中的康桥,将在所有爱志摩的读者心中永远年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高一语文练习题:再别康桥
    【#高一# 导语】以下是®乐学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语文练习题:再别康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基础题  1.填空  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①油油的在水底
  • 高一语文必修知识点:再别康桥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知识点:再别康桥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一考试网《再别康桥》的意境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再别康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绚丽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脱俗、空灵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
  • 高一语文必修二:《书愤》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书愤》赏析
    【#高一# 导语】以下是®乐学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语文必修二:《书愤》赏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书愤》作于宋孝淳熙十三年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以六十二岁。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以六年,挂着空衔在故乡居
  • 2017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2017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详尽归纳整理一、字词。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无垠(yín) 沼(zhǎo)泽 生意盎然(àng) 堆垛(duî) ....层峦(luán)叠嶂(zhàng) 吟哦(ã) 汲(jí) 涟漪(lián yī) ......晨曦(xī) 采石矶(jī) 汀(tīng)泗(sì)桥 龙湫(qiū)
  • 高一语文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高一# 导语】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但青春却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友情。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那么一声简短的问候、一句轻轻的谅解、一份淡淡的惦记,就足矣。当我们在毕业季痛哭流涕地说出再见之后,请不要让再见成了再也不见
  • 高三语文古诗文考点整理
    高三语文古诗文考点整理
    (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
  •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高三# 导语】古诗鉴赏题是语文的必考题目,同样也是很多同学频频失分的题目。以下由®乐学网为您整理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古诗的重
  • 2018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2018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一# 导语】我们学会忍受和承担。但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不灭的心愿。是雄鹰,要翱翔羽天际!是骏马,要驰骋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坚持!拼搏!成功!一起来看看®乐学网高一频道为大家准备的《2018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吧,希望对你的学
  • 高三语文唐代文学常识知识点
    高三语文唐代文学常识知识点
    以下是©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语文唐代文学常识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高三语文唐代文学常识知识点1、唐诗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练习答案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练习答案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乐学网为你整理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