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辅导练习:十三岁的际遇

   2016-10-07 精品学习网0
核心提示:考试之前我们及时的总结,罗列,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168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辅导练习,欢迎大家阅读。1、   怎样理解课题《十三岁的际遇》“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

考试之前我们及时的总结,罗列,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乐学网(lexue001.com)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辅导练习,欢迎大家阅读。

1、   怎样理解课题《十三岁的际遇》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2、   字词认读:

白驹过隙(       )    蓦然(    )   积攒(       )

絮语(     )  安恬(     )    樯橹(          )

惆怅(                     )  徜徉(                 )

摒弃(        ) 迸溅(        )  穹隆(         )

弹指(      )撷取(     ) 呜咽(    ) 犀利(    )

骤然(       )

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后,以田晓菲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按   时间的顺序,以“我与北大的故事”为题,讲述田晓菲与北大的故事。

明确:四个阶段(七岁、十岁、十三岁、即将十六岁)

向往北大     进入北大          回报北大

再读文本  局部探究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大意,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2、找出作者从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情变化,特别是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的思想感情变化。

3、指出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1、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7岁:从泛黄的照片中知道北大。——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10岁:乘车经过北大校门,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北大。——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就“不新鲜”了。

13岁:到北大读书。

16岁:已是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了。

每一阶段的生活片断都紧紧扣住“我”与“北大”的“尘缘”,引出对13岁际遇的叙述。第一部分最后一句“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就是为了引出下文对13岁际遇的集中的叙写。

2、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3、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二、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几层。

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

3、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

明确:1、第二部分:写“我”在“北大”三年的学习生活。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6-9):写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影响。

第二层(10-11):写北大的人:同学与老师。

第三层(12):总结来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难以用“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2、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的业绩的雄心壮志。

参观北大图书馆时,这句誓言“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没有自信,觉得渺小

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重提誓言。

——自信

相信大家一定仔细阅读了由乐学网(lexue001.com)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辅导练习,希望大家在考试中都能取得好成绩。

 
标签: 北大 作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八年级上学期作业本语文参考答案2015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
  • 2015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
  • 语文上册初二作业本答案参考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
  • 八年级语文课后作业本上册答案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
  • 初二上语文课后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2015
    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1.(1)歼 (2)窜 (3)纤 (4)泄 (5)塞 (6)遏 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 阻遏 (2) 阻隔 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
  • 初二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参考2015
    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1.(1)歼 (2)窜 (3)纤 (4)泄 (5)塞 (6)遏 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 阻遏 (2) 阻隔 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
  • 2015初二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
  • 语文初二上册配套作业本答案2015
    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