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品30的获客单价,900的获客成本,怎么还一直在投放?

   2020-12-24 91运营0
核心提示:知识星球上有一个问题“K12教育行业投放抖音,推广目标是出售课程获客单价20~30元,但是投放成本却在700~900元左右,成本如此高,收益这么少,广告主怎么赚钱呢?”2020年教育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线下教育和P2P一样,频频爆雷,线上教育却在疯狂烧钱,一
教育产品30的获客单价,900的获客成本,怎么还一直在投放?

知识星球上有一个问题“K12教育行业投放抖音,推广目标是出售课程获客单价20~30元,但是投放成本却在700~900元左右,成本如此高,收益这么少,广告主怎么赚钱呢?”

2020年教育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线下教育和P2P一样,频频爆雷,线上教育却在疯狂烧钱,一片火热。以猿辅导为代表的K12客户,单平台日消耗峰值突破3000万,震惊了整个广告圈,而且还能持续投放。

这些消耗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恨不得24小时绑在账户上的优化师。“成本高了!”“量太少了!”……小伙伴们每天忙于做账户之外,是否也会在偶尔抬头望天的时候想:“这么高的成本,广告主能赚钱吗?”

广告投放属于市场部门的工作,在大的范畴内看属于用户增长工作。之前作为一名“优秀的”优化师,你只要懂得账户运营就可以了;现在,你需要懂得创意;在未来,你还必须理解客户生意的底层逻辑。

这个号一直都在写具体的操作逻辑,今天就借此机会聊聊行业。做行业分析远超过了我的能力,我就谈一点对“获客成本”的粗浅理解吧。

这么投广告赔钱吧?

做买卖是为了赚钱,买家付钱,卖家提供服务,除去成本后卖家还有得赚,这是普通人能理解的赚钱逻辑。

但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模式,惊叹道:“咋的,赔钱还有人干?”

外卖、打车、共享单车……在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里,我们从吃惊到窃喜到习以为常,慢慢接受“真的有人愿意赔钱发补贴”这件事。

最近满大街都是“题拍拍”的广告,我看了之后觉得不理解:“补课都是要花钱的,怎么网上有老师免费答题呢?”,随即我告诉自己:“策略!一定是策略!产品策略、市场策略、股市策略……战略性亏损”。免费提供服务,当然是亏钱的;收费的服务,也可能会亏钱。

228 教育产品30的获客单价,900的获客成本,怎么还一直在投放?

 

K12教育里经常会卖20~30元的课,还送一个礼盒,里面包含很多教辅资料,甚至还送春联福字,比如下面这张图。

237 教育产品30的获客单价,900的获客成本,怎么还一直在投放?

 

这么卖一定是赔钱的,仅仅是礼盒,在书店购买就得100多。这么想,可不就是“卖一单赔一单”。但跟广告费比起来,礼盒又是小钱了,毕竟成本到不了100块,而每卖一个30元的课程,广告费都得700~900元了。

拿二类电商的账单来对比着算一下。

二类里常见情况是:

一件东西卖99元,广告费60元,商品成本5元,物流10元,不考虑退货,一单成本是75元, 毛利是24元。

教育产品是怎么样的呢?

一件东西卖30元,广告费900元,赠送的教辅材料加课的成本粗略算100元,一单成本是1000元,亏损970元。

即使这么亏,一天还要花上千万的广告费……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900的成本买的是什么?

900块的成本买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20~30块的课程收入,买的是用户!按我们算的账,首单的确亏损很厉害,但如果用户认可这个“低价课”,学完之后又买了几千块的“正价课”,那就能弥补一些亏损了。当然,还会有更复杂的市场竞争策略,我就不展开说了。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不直接把这900块钱给用户呢?”直接在地铁口发钱,告诉用户:“来我这学习,学完给你900块现金!”那人不得乌央乌央地来?甚至不用900,给100就会有人来!把广告费直接给用户,它不香吗?

它不香。获客总是要花钱的,直接把钱给用户确实是一个拉新的方式,比如“邀请好友领5元现金”,这种活动也挺常见的。但其实获客规模远没有广告投放那么大。因为投广告的钱还真不能给用户。我们前面说了,900元的成本买的是用户,但其中还有一个隐含的条件,买的是“愿意花钱买你课的用户。”

虽然广告主花了30倍的钱,才创造了这场缘分,但用户的确是自愿花了钱的。一个用户认可了你的产品,他以后就可能会购买几千块钱的正价课。

你在地铁口发钱获客,看似受欢迎,其实大家都是冲着钱来的,学完了这次课,又能有多少人愿意继续买课呢?

所以,这900元是机会成本。

广告主要把广告展示给在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又一个人:一个人对广告不感兴趣,划过去;另一个人同样不感兴趣,划过去……直到有一个人点击广告,产生转化。他,就是对产品感兴趣的人!

虽然广告主也很无奈,但这份钱只能花在渠道上。

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K12教育行业投放抖音,推广目标是出售课程获客单价20~30元,但是投放成本却在700~900元左右,成本如此高,收益这么少,广告主怎么赚钱呢?”

成本高很大程度是市场竞争导致的。江湖传闻,K12教育今年的获客成本是去年的3倍,的确是真的。

作者介绍:宁阿姨,16年开始做信息流投放,主做头条,操作过日耗1千~100万的账户,负责团队投放金额过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创业一年 亏损三年!
    ​创业一年 亏损三年!
    从17年做广告投放到现在,圈内很多朋友有的转行了,有的创业了,有的还在坚守这个行业。我自己最初是做医疗竞价出身的,后面创业做代运营,再到现在主做电商偶尔做下代运营。今天就来聊一下做广告投放这行创业的话题吧。这是多数熟手会考虑的一个未来方向。首
  • 世间的人群流转
    世间的人群流转
    淘宝新版广告系统万相台更新后,最近每天都在测试和实践,取得了一些较为不错的效果。新的万象台广告系统相比以前的直通车,更加强调【人群流转】的概念。 某种意义上说,理解了【人群流转】这个理论核心,基本就能对新版广告系统有一个初步的掌握(注意我说
  • 广告投放专业术语&黑话大全
    广告投放专业术语&黑话大全
    广告投放专业术语1.甲方:广告主,金主爸爸。2.乙方:代理商,直营分公司等,提供资源服务的乙方,即收钱的一方。3.冷启动:新计划上线后开始参与竞价的过程。4.学习期:冷启动的前3天左右,系统在探索模型的过程。5.学习期结束:广告计划在一定时间内转化数
    01-21 广告投放
  • 信息流不是小红书投放的最佳首选
    信息流不是小红书投放的最佳首选
    我要冒着得罪平台的风险,告诉大家信息流不是小红书投放的最佳首选新品牌投不出效果不是因为没投信息流,就是方法没找对,不管哪个阶段,大家都要记住,信息流只是加热工具,可以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一、小红书聚光信息流是啥呢?简单来说,信息流就是付
  • 每年直播消耗破亿,100条投放经验总结
    每年直播消耗破亿,100条投放经验总结
    下面的每段话,对应到投放日常,都有特定的实战意义,建议阅读时,碰到需要思考的地方,不妨静下心思考。1、千川不存在起号,素材爆了就爆了,没爆就没爆2、好的投放团队,80%的时间在优化素材3、账户冷启动需消耗拿模型,但一味放量模型容易跑偏,很难纠正4
  • 广告投放100个行业黑话
    广告投放100个行业黑话
    本篇给大家分享的是100个广告投放名词合集,一起看看哪些是你不知道的?1.甲方:广告主,金主爸爸。2.乙方:代理商,直营分公司等,提供资源服务的乙方,即收钱的一方。3.冷启动:新计划上线后开始参与竞价的过程。4.学习期:冷启动的前3天左右,系统在探索模
    03-22 广告投放
  • 小红书广告投放,12个问题汇总
    小红书广告投放,12个问题汇总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小红书广告投放系列问答内容,本篇共汇总12个常见问题,助你做好红书投放!1.小红书广告是怎么竞价的?与我们常见的竞价模式一致,内核仍是eCPM。小红书的竞价广告排序是由『 预估点击率 』和 『 出价』 共同决定的,(预估点击率✖ 出价)
  • 万字长文,颗粒级拆解千川困境(下)
    万字长文,颗粒级拆解千川困境(下)
    本篇文章是“深度拆解投放常见问题(下)”,共计11287字,强烈建议阅读并收藏该文章,平时千川遇到问题,不妨回来查看该篇文章,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41.计划出现了掉量,如何去优化?跑的好的计划,会面临短期掉量,或者长期掉量,不同场景的优化措施有所不
  • 万字长文,颗粒级拆解千川常见困境(上)
    万字长文,颗粒级拆解千川常见困境(上)
    今日的文章,也是针对投手投放之初,常见的投流问题拆解,共计10354字,均来自个人过去三年的投放经验,将这些问题消化完,将极大巩固你的投放能力。强烈建议阅读并收藏该文章,平时千川遇到问题,不妨回来查看该篇文章,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1.新计划首日如
  • 买量致胜的“法宝”:好素材使计划效果从玄学走向科学
    买量致胜的“法宝”:好素材使计划效果从玄学走
    “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条名言堪称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来自于美国百货商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John Wanamaker)。这句话应用到互联网广告投放上,确实再合适不过了。相信下面这两个场景,不少广告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