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2019-08-13 91运营0
核心提示:作为新媒体人,当不知道写甚么的时候,常常会想起“江郎才尽”4个字,很好奇,那些日更的大神都是如何产出源源不断的灵感,写作素材都来自哪里?上个月看了粥左罗的《学会写作》,里面提到关于写作素材的8个搜索渠道:个人经历思考、身旁人的经历、微信体系、

a128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作为新媒体人,当不知道写甚么的时候,常常会想起“江郎才尽”4个字,很好奇,那些日更的大神都是如何产出源源不断的灵感,写作素材都来自哪里?

上个月看了粥左罗的《学会写作》,里面提到关于写作素材的8个搜索渠道:个人经历思考、身旁人的经历、微信体系、知乎体系、百度体系、垂直网站、书和课程。

关于此,我也想谈谈我的经验。

素材与题材

我们先来看看,甚么是素材?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其实不能都写入文章当中。

但是,这类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写入作品以后,即成为“题材”了。

对选题素材的来源,我将其分为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首先,我们来谈谈内部渠道。

内部渠道

内部渠道,即本身具有的,也能够说是有版权的,他人没法轻易取得的。1般包括个人的经历、个人的作品、个人的思考。

1.个人的经历

个人的经历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经历就是从事新媒体快7年了,这其中我做过生鲜电商、做过活动运营、做过广告文案,基于此产生的各种进程就是很好的素材.

当类似的选题热门出现时,我就可以够第1时间写出自己的感受,再不济,最少能写1些复盘文。

不管你在哪1行,你接触的越多,从事的越丰富,素材自然也就越多,毕竟,我们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就生活上而言,举个例子,有1年回农村过年,大家都懂的,过年1般会去附近的庙宇看看。

从免费领福袋到最后99元1顶的莲花灯,很多人都付钱了,包括我家人,我就在想,为何这样心甘甘心的付钱了呢?9.9的淘宝灯付了99,为何还满脸开心呢?针对这个经历,我就写了1篇《农村套路深,他们是如何深谙用户心理,构成产品连线的》。

这就是个人经历,他人偷不走,很多时候,是你独有的!

2.个人的作品

个人的作品可以是你写在朋友圈的1句话,可以是你几百字的感想,或是拍摄的1分钟抖音……

只要是你原创的,其实不1定是具有多少受众,取得多少荣誉,只要是你本身产出的,哪怕是1件剪纸、1幅画,都可以成为素材。

我自己有个公众号,但是不对外开放,只有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关注,用来记录我所有的产出。

我写过“为何插入微信的产品广告没有成交量”,“怎样让文章排得好看?关于微信编辑器的1点探讨”,“3小时涨粉近2万,我是怎样做微信公众号抢红包活动的”……

文章篇幅都不长,有时候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思考,还会觉得有些幼稚,但这些都能成为现在的素材。

你仔细看,会发现每行每年,热门话题也好,行业焦虑也好,都差不多,只是各种思想的变化,或写作角度的变化。

我曾在鸟哥笔记写过1篇《2019年的新媒体从业者,必须掌握的10个技能》,这就是我在从前旧文的基础上取得的灵感,在过去的基础上,对2019的新媒体编辑提出更高的技能要求。

还有曾在鸟哥笔记发表过的1篇《又到毕业季,专业不对口的小白该怎样加入互联网大军》,之前我产出过类似的,不针对毕业生,而是想要转行的人,当我看到选题的时候,就可以1下子进行思路共通,刚巧毕业季有亲戚来问过相干的问题,1篇文章就顺利出来了。

或,你也能够把这称之为迭代更新。

a223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至于你的其他个人产品,比如1幅画,简单的你可以写你绘制时的心情;复杂的,你可以分析色采的选择,构图的框架,与行业产生关联。

像做新媒体的,就能够从1幅画引出新媒体文章排版时的色系构造。

固然,我们也不用活的这么累,只是当你有需要时,可以去翻翻自己各种各样的作品。

为何是作品而不是物品?由于作品中总是会融入你的1些情感和思考,才能给予你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3. 个人思考

我这里的个人思考其实不是指传统的思惟,而是1些天马行空的空想,不需要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最大程度的随便性,不故意为之。

比如我看电视,每当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胡思乱想,有时候是对剧情的改编,有时候会和剧中人物产生共情,我在鸟哥笔记发表的第1篇文章“《如懿传》海兰的新媒体运营进阶之路”就是这么来的。

在这之前我已投了几篇稿子,可都没有取得推荐。心情不好追剧消遣,想到自己工作中的烦恼,就和海兰产生了共情,觉得自己和她1样苦逼。当这篇文章取得肯定的时候,我突然知道,原来想在鸟哥笔记上发表作品,真情实感很重要。

a323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比如有时候我看妈妈那末辛苦,就会想为何父母都是付出型人格?有时候觉得妈妈偏爱姐姐,乖的孩子总是受忽视,就会想,为何人会有偏爱,我们对用户也会有偏爱吗?

这些想法其实不是刻意产生的,大概是习惯成自然,我总会有乱78糟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渐渐变成我的思考。

 

外部渠道

内部的素材总有1些狭隘性,1个人的思考毕竟有限,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搜罗外部渠道的素材。

我把外部渠道分为4类:

社交类(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社群类(豆瓣、知乎、贴吧、微信群、知识星球);信息类(本地论坛网站、本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类网站);

线下类(书籍、头脑风暴)。

1.    社交类

我们先来讲说社交类,我们生活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外部渠道,可以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

微博是培养热搜的天然土壤,最近流行甚么,热门是甚么,几近都能在微博找到。

我们最好给微博分1下组,这样的好处是,搜索素材的时候能够提高效力。

然后多关注1下微博的热门话题,若是好几天延续上热搜,那末也许就可以成为下1个热门。

像最近《长安102时辰》特别火,但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些悄无声息,不过微博里的消息却冷冷清清,我就写了1篇《从长安102时辰》,看IP营销爆款打造!1定程度上,算是蹭个热门,保证自己的输出。

a420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不过对微博,我觉得做民生类的新媒体可能收货会更大!

之前我做民生的时候,几近1半的素材都来源于微博,哪里有消费矛盾,哪里有投诉侵权,哪里有路怒冲突……微博的时效性还是很强的。

另外,我们可以多使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利用关键词,常常能搜出1些你意想不到的素材来。

a519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微信及朋友圈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素材来源地。

微信作为1款亲朋好友间的聊天工具,你与朋友的对话中,就能够取得很多素材。

像前阵子闺蜜像我推荐《魔道祖师》的广播剧,我第1次知道了猫耳FM这个2次元的APP,从而去了解了Z时期,写出了《比《陈情令》更火的,是Z时期下的耳朵经济!》不管文章有无得到发表,最少是对素材的1次应用和总结。

微信朋友圈也是个大宝藏,同行间的消息、朋友间的感悟,要知道,对新媒体来讲,朋友圈就相当于你的用户群,是你能直接沟通到的用户,他们的信息1定程度上就是共情爆款文的来源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朋友圈肯定有些微商吧?

有的微商已做出了范围,有些微商泯然众人,这个时候,你就会想,拉开微商距离的关键因素是甚么?为何有的微商成功了,有的微商失败了?为何他人做微商都成功了,你却1单都成交不了?

你看,这不就有很多可写的点了吗?

a618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要搜集素材,抖音也是不可错过的,其实不是说用抖音里的视频来直接作为素材,而是看抖音的内容。

不但是新媒体,做活动的也能够常常从抖音上找到灵感。

像抖音的同款泡泡机、抖音的眼疾手快游戏,遭到了各家活动运营的青睐,我们公司弄的了水嘉年华活动里,就都用到了这些。

如果想写的话,说不定还能写类似“我是怎样从抖音挖到策划的创意点子的”,“抖音里都藏着哪些行业的宝藏”为题的文章……

a716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所以啊,刷抖音不可怕,毫无目的的刷才可怕,只要刷的好,抖音也能变成我们的素材库不是吗?

2.    社群类

社群类主要是指个性较强,标签明显的1些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豆瓣、知乎、贴吧、微信群、知识星球。

豆瓣、知乎、贴吧其实类型都差不多,只是标签不同而已,知乎相对较专业,话题也较多;豆瓣偏向于小清新;贴吧的各种声音较多。

你可以根据你所需要的去搜索,也能够热门帖子里找灵感。

比如你登陆知乎首页,可以看到类似“工作后,你悟出甚么职场道理?”“怎样改变本身的讨好型人格?”的话题,每个都可以成为你写文章的选题.

作为新媒体行业,有甚么职场道理,职场黑话?作为运营者,怎样与用户建立同等互利关系,改变讨好型人格?是否是就能够写出很多了呢?

a812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如果你本身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写甚么,那末就能够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看看大家都是怎样说的。

其实我们用到最多的社群大概就是微信群了吧。

就我自己来讲,经常使用的微信群就有25个,每天会定时关注1下群消息,毕竟这也是素材的来源地啊!

大家的观点也好,讨论的话题也好,只要你发现有亮点,1定要及时记录下来,这都将成为你的素材。

比如前阵子,在1个群里,大家谈论35岁会是甚么模样?那末,我们是否是可以写1篇,“新媒体人的35岁会是甚么样”或“35岁的新媒体人还活着吗”,你看,想要源源不断地写出文章来,是否是也不难呢?

a99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3.    信息类

信息类比较好理解,以主要获得信息为主,包括但不限于本地论坛网站、本日头条等、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类网站等。

我个人常常看的除微信公众号,就是本日头条,你会发现,如果现阶段流行甚么,本日头条里的这类文章数量就会激增,1定程度上,算是热门的预测器吧。

微信公众号也是如此,五花八门的内容,从标题到内容到底部的互动留言,都是你可以获得信息的地方。

另外,腾讯网、搜狐、网易、1点资讯……这些新媒体,也是不可错过的夙来来源地,像第3方的西瓜集、新媒体管家、搜狗等,都是搜罗的核心便捷点。

这些渠道,也许在获得灵感上有所欠缺,由于当这些渠道发文的时候,代表你已慢了1步了,所以更多的是素材的搜集,除非你有和他人不1样的视角。我们要做的,是在平时的时候就重视记录和搜落,有备无患总比临阵磨枪要好的多。

 

4.    线下类

除线上,线下类的渠道也不能错过,1般可见的就是书籍和头脑风暴。

像书籍,我常常会看1些专业上的书,你1旦看了1本书,最少你能写出1篇读书笔记,不是吗?像我前阵子看了《文案变现》,马上就写了1篇“如何让你的文案更值钱?读《文案变现》之感”。

a106 好奇!那些让用户共情的新媒体选题素材都来自哪里?

 

我很赞同粥左罗老师说的,由于线上的渠道太公然太迅捷,所以书籍常常会成为我们彼此拉开距离的方式。像《影响力》、《引爆点》、《乌合之众》、《疯传》等书,里面的观点被各大作者援用,成为1篇文章的亮点。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不假。

线下还有1种方式也很好用,那就是头脑风暴。

我还记得去年采访1个民宿的老板,聊天的时候说起如何引流的问题,讲到1个沉锚效应。

通常来说,人们在作决策时,思惟常常会被得到的第1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1样,把你的思惟固定在某处,而用1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动导向,达成行动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这次聊天,让我取得了新知,在完成工作的时候,顺便也开阔了思路,有了1些新的素材和想法。

 

 

可见头脑风暴并不是要在会议室1板1眼地各抒己见,多接触人,听听他人的储备,就会成心想不到的收获。

 

总结

列宾先生说过: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取得的奖赏”。

从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找灵感,肯定选题,搜罗素材,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1下:

  • 内部渠道:个人经历、个人作品、个人思考
  • 外部渠道:社交渠道、社群渠道、信息渠道、线下渠道

总而言之呢,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每天写点行业相干的谨慎得,虽然很难坚持,但能做1天是1天。

然后外部1些刺激你头脑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1个突然想到的选题题目,都可以写下来。

希望我的小经验,能够给“不知道写甚么”的新媒体运营者提供1些方法和方向。

 

作者【花花小萌主】

 

 
标签: 选题素材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