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真的是越「歧视」,越进步?

   2019-04-26 91运营0
核心提示:是的,你没看错——的确是“越轻视,越进步”。先别忙着政治正确式地要公平,无妨先来看下这句话究竟是个甚么意思:1、“轻视”是个中性词很多人1说到“轻视”,立刻联想到“性别轻视”、“种族轻视”等带有偏见色采的辞汇;但是,透过轻视现象来看其本质,不

1 569 价格歧视:真的是越「歧视」,越进步?

 

是的,你没看错——的确是“越轻视,越进步”。

 

先别忙着政治正确式地要公平,无妨先来看下这句话究竟是个甚么意思:

 

1、“轻视”是个中性词

 

很多人1说到“轻视”,立刻联想到“性别轻视”、“种族轻视”等带有偏见色采的辞汇;但是,透过轻视现象来看其本质,不难发现,“轻视”本义就是“区分对待”。

 

比如,仅仅是由于性别不同、肤色不同等而对“本无差别的生命”进行区分对待。

 

虽然这些行动不对,但我们仍要认清楚“轻视”本质上是个中性词——不要轻视“轻视”,乃至有时候我们可以说“越轻视,越进步”。

 

  • 如果没有“时间价值上的轻视”,兢兢业业的你就会和吃大锅饭磨洋工的同事拿1样的死工资。
  • 如果没有“对用户群体的轻视”,还是穷学生的你就没有办法在买火车票时享受学生优惠价。
  • 如果没有“需求程度上的轻视”,就没有你所谓的花更少的钱在旅游淡季去泰国吃榴莲吃到爽。
  • ……

 

好在没有如果,所以我们恰好可以由于“价格轻视”而受益。这里的“我们”包括了商家和消费者。

 

1方面,商家可以因时因人而异实现价格轻视,以达成利润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

1 1151 价格歧视:真的是越「歧视」,越进步?

 

(图片源自“少数派”)

 

价格-需求曲线告知我们:需求会随价格提高而降落。

1 290 价格歧视:真的是越「歧视」,越进步?

 

 

(图片源自“少数派”)

 

要想让利润最大化(3角形面积)的最好手段不是1味的扩大生产或提高产品价格(只能得到矩形),而是向每一个消费者卖出潜伏的最高价,即通过千人千价获得无数个小矩形,从而趋近3角形。

 

另外一方面,消费者也能够钻价格轻视的空子成为沾恩者,比如我们常使用的优惠券,就是1种典型的价格轻视手段。

1 385 价格歧视:真的是越「歧视」,越进步?

 

 

2、绝对统1反而带来不公和不便

 

如果看到这里,你仍旧觉得“轻视就是轻视,不是甚么好事”,和“买的没有卖的精”,那末接下我们来讲,价格轻视除效力以外的必定性与必要性。

 

1. 价格统1不可能,绝对公平也不存在

 

世界之大,大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小到家庭、个人情况都有所差异,面向消费者的价格不可能出现绝对统1。

 

拿最容易被消费者理解的“本钱定价法”来讲:一样1个商品,它在不同地区的生产本钱、运输本钱、渠道展现本钱等等都不1样,这意味着这个商品到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手中价格必定存在差异——就算是标着全球统1价格的可口可乐,也没法保证楼下便利店的可乐和百米外的家乐福超市的价格1样。

 

要求绝对公平,绝对的价格统1,这本身就不现实。

 

2. 价格统1反而带来更多不公平和不便利

 

退1万步来讲:假定我们真的做到了价格统1,结果又将如何呢?

 

结果可能背道而驰,反而带来更多不公平和不便利。

 

举个例子:

 

北京的繁星剧社村常常有1些小剧院话剧,除12排的赠票,其余坐位票价都是1样的,坐位是先到先选,因此,观众常常会提早最少半个小时在外面排队;排队常常没有那末规矩的,都是说排就排,跟你来的早晚有关系,但来得早也可能没排上好位置——1个人看话剧本来就很惨,碰上排队连厕所都不能上。

 

这里的同价不同座,对那些花了一样的钱却只能坐在边角位置的消费者来讲,公平吗?

 

据我视察,除来的特别晚的,大家排队时长其实都差不多。

 

再客观1点:就算大家由于排队时长致使每一个人在票价上附加的时间本钱不1样,那末同价不同座,方便吗?

 

同价不同座通过所谓的“绝对公平”避免了价格轻视,但与此同时,将价格竞争转化成了时间竞争,让大家在1个维度上的竞争变成了两个维度上的竞争,反而带来了不方便。

 

再举个公交车票价的例子:现在1般正常成年都是2元/人,老人、学生是有优惠,重度残疾人是免票的——你会觉得不公平吗?那如果现在统1收费2元/人,你觉得对残疾人来讲公平吗?

 

3、完善的价格轻视只是理想

 

虽然价格轻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要实现完善的价格轻视却其实不现实。

 

通过价格-需求曲线图可以知道:商家的利润只能无穷趋近于3角形,而不可能有1个绝对意义上的3角形——这类无穷趋近3角形的完善价格轻视被称之为“1级价格轻视”。
除1级价格轻视以外,更加常见的是“2级价格轻视”和“3级价格轻视”——乃至更多层级的价格轻视。

 

简单来讲:

 

“2级价格轻视”就是“商品数量轻视”,对不同的购买量收不1样的价格,商家的薄利多销和卖家的团购低价就是这个逻辑;而“3级价格轻视”则是“用户群体轻视”,对不同的人群(分类的标签多是职业、地区、收入乃至是消费习惯和购物场景)进行差异化收费,比如会员的企业版和个人版,学生票和成人票,早鸟价和正常价。

 

而“价格轻视”的层级越往下延伸,反而会由于越发粗糙的标签致使价格策略的模糊,效力受阻。

 

鉴于大家对以上“价格轻视”策略都习以为常,这里想提1个反向“价格轻视”方法,引发大家在定价提升利润方面的思考:

 

以薄利多销的2级价格轻视举个例子,大多数商家都会通过设置“多买多送”或“多买多便宜”的逻辑,用团购价带来的优惠大套餐和独自购买的高单价进行对照,从而增进消费者拉人头购买。

 

但反过来呢?

 

在消费者找不到或不想找其他人1起买、只能独自购买的时候,干脆放弃掉拉人的想法,从而想办法提升消费者直接依照单独售价购买的概率。

 

比如,米其林餐厅普天餐厅对扁肉汤定价方式的变化:开始时,扁肉汤是按38元/盆来卖,每份30~40个,足够3~5人吃;现在是12元/碗,每碗8个,只够1个人吃——莆田餐厅通过缩小售卖单位奇妙提价,拉动了消费量和客单。

 

固然,这里也有对1人食用户的价格轻视,就不过量讨论。

 

4、价格轻视,未来会更容易吗?

 

说起“价格轻视”,特别是完善价格轻视的核心——千人千价,就绕不开“大数据杀熟”的话题。

 

“大数据杀熟”话题掀起的背后有两点不容忽视:

 

1是互联网信息数据升级了“价格轻视”,让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消费者剩余的榨取;2是互联网信息同时也武装了消费者的头脑,让消费者变得更加精明,具有了打破价格轻视的能力。

 

大数据之下,“价格轻视”究竟是变得更难还是更容易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价格轻视成功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没法对商品的转售——越容易转售的商品,越难实现价格轻视。由于消费者1旦发现价格太高,就能够找代购(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及第3方平台),通过商品转售抹平差价。这样1来,消费者本钱虽然上升,但是商家并没有落到实际的好处。

 

而在第3方比价平台加持之下,消费者对商品信息把控力度愈来愈强,加上其他诸如物流等商品转售本钱不断下降,商品转售正在变得史无前例的容易。

 

这也意味着,价格轻视愈来愈难实现。

 

有数据显示:超过70%的电商消费者在手机内不但安装了1个购物APP;就算不依赖第3方比价平台,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会尽量的货比3家。

 

除消费者愈来愈理智给价格轻视带来的实现难度上升问题,消费者在发现商家诡计以后的情感反馈也是困难之1。

 

消费者对“价格轻视”在心理上更加没法接受,这让他们看上去像是遭受了不公平待遇的傻子,这对被识破的商家而言,是比短暂销售失利更加严重的永久性伤害。

 

但买的没有卖的精一样是现实——互联网在抹平信息差的同时,又由于巨大的信息量扩大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

 

消费者永久不可能像商家那样花那末多精力去研究价格问题,毕竟商家1心只想赚钱,而消费者的核心目标则是通过购物解决需求,2者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永久存在;并且,商家可能从消费者的信息源就动了手脚,让消费者根本无从得知自己已落入价格轻视,比如被大家所讨伐的“大数据杀熟”。

 

综合来看,在价格轻视这场游戏中,还是更看好消费者真个成功——由于毫无疑问地是“消费者在市场中正在成为名不虚传的“上帝”,具有更多的权利。

 

5、商家该如何实行价格轻视?

 

曾获诺奖的心理学家卡尼曼提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包括交易功效——即消费者会对价格是不是公道做出评价。对他们认为价格不公道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会下降。

 

商家要如何公道地实行看上去其实不公道的“价格轻视”?

 

抛开“少动刚需款”“模糊价格可比性”这样尽可能避免消费者发现的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以外,关键在于提供1个理由,使得同1产品/服务的差异化价格公道化,让消费者认为自己是在公道价值付费,而非当了冤大头多花了钱。

 

这里我们不过量讨论价格轻视的受益者(由于受益者常常都是得了便宜不吭声),而把重点放在为一样产品/服务付出了更高价格的消费者。

1 476 价格歧视:真的是越「歧视」,越进步?

 

 

麦当劳等快餐品牌常常通过单品叠加成套餐来模糊价格可比性来实现涨价
理由有多重要呢?

 

著名心理学家艾伦·兰格曾做过1个实验证明了理由对人类的重要性:

 

几10个人正排队复印资料,他让插队者对正在排队的人说:“打搅了,我有5页资料要复印,能否让我先来?”结果,60%的人满足了插队者的欲望。

 

接下来,兰格又让实验者以“我能先用下复印机吗?由于我有东西要印”为理由插队——虽然插队“理由”让人匪夷所思(排队的人,谁不是来复印东西的?),结果还是有93%的人同意了。

 

回到“价格轻视”上来,1个让消费者觉得价格公道划算,从而心甘甘心下单的理由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依照我们之条件到的“不同等交易”理论(即成交的本质是由于双方觉得不同等,自己占了便宜而非等价交换),商家要实行价格轻视,也就消费者要在没有办法减少消费者付出本钱的时候,只能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

 

换句话说:商家必须提供1些溢价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不能深究——比如品牌升级、店面装修等理由。

 

虽然消费者只要仔细1想就会发现:我凭甚么为你的品牌升级买单?但实际上,真正动用理性思考的消费者却其实不多见。

 

所以,看到这里的你,不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商家,都无妨想一想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理由。

作者:南有板栗

 
标签: 价格歧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