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转行做新媒体运营,先想清楚这10个问题

   2016-08-31 0
核心提示:前几年,「产品经理」火得一塌糊涂,名字好听还有逼格,不像我们做新媒体运营的,都自称「小编」,与人聊天先弱三分。但现在,不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对「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愈加认可,如果你正好也在考虑转行做「新媒体运营」,我有一些经验和感受

如果你想转行做新媒体运营,先想清楚这10个问题

        前几年,「产品经理」火得一塌糊涂,名字好听还有逼格,不像我们做新媒体运营的,都自称「小编」,与人聊天先弱三分。

        但现在,不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对「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愈加认可,如果你正好也在考虑转行做「新媒体运营」,我有一些经验和感受,和你分享。

        一、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晚吗?

        首先业内的一个基本共识是:

        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但专业内容的红利期正在发生。(可参考我们之前的内容:《新媒体正在发生的红利》

        流量红利期的结束,意味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更考验运营者绝对实力,而不仅仅是“网感”与“小聪明”。

        具体有以下三个维度的变化:

        首先,不论是 C 端读者,还是 B 端企业主,对「以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早已不再陌生,这意味着用户教育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能够抓住新的专业红利的,往往在某一领域内有深厚积累的人。他们站在整个产业的最前端,哪儿能挣钱,哪儿有风险,看得非常清楚,既有积累又有眼界,普通新人想在这方面分一杯羹非常难。

        第三,新媒体主要是在工具端的创新,而其承载的内核还是知识、洞见、观察或者说是用户服务。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其他行业的老手、专家用较低的成本,来到新媒体这块土地上耕耘和收获。

        所以,如果你在某一个领域内有很深厚的积累(比如你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英语口语老师或者一名经验丰富的家政从业者),目前想转型做新媒体,依然有很多机会。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文笔不好,或者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就觉得做不了新媒体,新媒体最关键的,还是基于某一个细分领域,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稳定的、可预期的用户价值。

        二、你是真的喜欢,还是觉得门槛低?

        坦诚面对自己,这个问题很重要。

        如果你喜欢做新媒体运营,希望你清楚:

        那些从业者热衷讨论的点赞、转发、10W+ 的背后,往往是长期熬夜、不固定加班、反复改稿。其中,重点不是熬夜、加班、改稿,而是长期、不固定与反复…

        新媒体说到底,是直面用户的,这份工作,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用户理解能力与产品体验能力。所以,这是一份细活儿,粗人干不了。

        我遇到过几个有激情的同龄人,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对未来充满(一朝成名)希望,但有些伤人的事实是:

        前期的喜欢,往往是对别人成功的低估,以及对自己热情的盲信。

        如果是因为「门槛低——毕竟谁都可以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原因,那我建议你千万慎重。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乎所有外行都说新媒体的门槛低,但实际上呢?它的“进入门槛”确实低。

        比如:我认识的有些在校生,靠公众号赞赏就能养活自己;我表姐的姑妈,正张罗着开个公众号去卖茶叶;我们楼上公司收发快递的前台,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而这种人人都做公众号的现象,自然而然营造出了「做新媒体没有什么门槛」的假象。

        但实际上,新媒体的“竞争门槛”非常高。目前已经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有2000万,但你每天都在看的有几个?

        一点建议,不管多么喜欢,或者多么想做,都希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三、转行成本有多高,你考虑清楚了吗?

        假如我现在是某个服装线下门店的销售,那我转行做金融行业的新媒体,难么?

        难。

        转行做新媒体是个笼统的说法,而给我发薪水的新媒体岗位,肯定设立在某个具体领域,甚至只依托于某一个产品的运营与销售上。

        这个时候,如果做不到一往无前杀进行业,那就抽三天时间想想,胜任这份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财力。一天想清楚一点,就挺好,如果能列出来,写在纸上,更好。

        除了上述有工作经历的,还有一种就是像我这种,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新媒体编辑——白纸一张入行。听起来不错,充满无限可能性而且不存在转行成本。

        但实际上,这注定就是弱势,即使投入再多时间、精力来打磨自己的实操技术,充其量只是新媒体这个工具用得熟练,是「术」的层面;

        而公司要的是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对产品价值的熟知、对用户需求的感知,这些都是「道」的层面,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

        相较于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选择哪个行业进入更为关键。做服装还是做金融?慎重选择,量力而行;一旦决定,也就不要反反复复,扎根到行业里去。

        四、转行做新媒体后,有没有偏离你的职业规划?

        三个月前,有个大学同学找我求助:教我做新媒体运营吧。

        我问她为啥要学这个,她的回答很直接:学会新媒体运营,然后找家公司任职,通过工作来锻炼文字写作和运营思维,以后自己开个咖啡店,自己做起来也方便。

        听起来就不太靠谱,虽然很真实,其中还表达出她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这次的转行计划,也是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做准备。

        单从这点看,我不如她。刚入行的时候,哪儿有什么职业规划,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觉得做得有意义,能小步快跑就很好。

        通常在一个职业上深耕细作,方向大概两种:

        一、专业岗。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本质上算是个靠手艺过活儿。

        二、管理岗。在专业岗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领导力,最终成为管理层。

        那你呢?以后想做什么?想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是想精通某一项技能,还是目标成为管理者,前者对专业能力要求高,后者更要求综合能力。

        五、想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我工作半年的时候,有家公司月薪 10K 挖我,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虽然当时我的工资是 4K。

        为什么?心虚。

        去了之后,我能干什么?我牛逼在哪儿?是我文案写得好,还是排版做得漂亮,亦或是选题对用户口味?我能独挡一面吗?

        这么一想,心里很是惶恐。因为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一项不可替代的能力。好像什么都会做一点,懂一点,但是哪一块的积累都不足以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总得来说,花架子多,底子不实。

        前几天有用户在后台留言,说很苦恼,刚进一家公司做新媒体,不知道做全才还是做专才。

        我想,也许他是因为「木桶效应」在作怪,导致不补上自己的短板就不踏实。可现实是,在一个群体里面,我们不是木桶,是那块木板。只有让自己更长,才有机会让“木桶”容纳更多的水,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公司内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自己最擅长什么,我们要将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到自身的成长上来,即使换个“木桶”,我们也是那块最长的木板。

        六、你能做到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吗?

        为什么叫“新媒体运营”,关键就在于,你要保持一颗时刻对用户敏感的心,或者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我曾听老板说:

        他好几次和商务范创始人邓潍在一个场合吃饭,吃着吃着,邓潍就把电脑拿出来了——登录后台,改稿。

        一个顶级大号的主创尚且如此,别说我们这些新手了。

        所以,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加班,这个加班不是公司需要,而是你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完成职业能力上的积累。

        坦白讲,做了一年,几乎每天都是工程师给我微笑说再见。

        自从负责公司公众号以来,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时间不够用。这一点贯穿于找选题、排版、起标题、配图到保存发送的整个操作过程。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积累不够。

        改变的方法也无他,只能靠时间去填补经验和认知上的不足。

        别人每天工作 8 个小时,你可能额外需要 4 小时用在想选题、回答用户提问、评论读者留言。这还不算私下给自己充电的读书时间。

        昨天是微信公众号四周年的日子,有个同行在朋友圈说了这么一句话:

        做公众号的小老板能少奋斗 10 年,做公众号写稿子的小编会少活 10 年。

        虽然这句吐槽有点无奈,但这哥们仍然乐此不疲的写着。

        对了,他是去年从一个商场销售转行做了新媒体编辑,一年出了 100 多篇平均 10W+ 的文章,抛开他所在的平台来说,他个人的成长和投入,让我自愧不如。

        比如,前几天晚上他私聊问我有没有色色的动图,看来不是去撩妹,就是在自慰。可我这么纯洁,哪儿有这个。

        七、是不是必须文笔好才能干?

        真正文笔好的,特别爱写字儿的,应该去当作家。

        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把字儿写对,语句通顺,用户看得懂,就够了。写得多了,文字功力也会日渐深厚。

        但是你要拿着自己当年新概念作文获过奖这事儿,信誓旦旦告诉 HR ,你能胜任公司新媒体一职。那结局很可能瞬间被 OUT .

        事实上,真正支撑新媒体在百万千万用户面前风生水起的,不是讨喜的文字和搞笑的动图,而是内容背后的用户需求和商业逻辑。

        这就要求,你知道你接下来要进的公司是卖啥的,是卖灯泡还是卖保险,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

        你得清楚老板的需求,其他部门的压力,抓紧时间摸清楚新媒体部门在公司整个流程中处于什么环节,扮演什么角色。

        说到底,这是商业理解能力。所以,插坐学院的课堂上有一个观点:

        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本质上也是在运营一家公司。

        八、每天都要接受用户的考核

        曾经在快工作满一年的时候,写过一篇 7500 字干货心得,开篇提了一句:我认为新媒体是个很光明的行业……

        这个「光明」除了对整个新媒体行业充满信心,更是对这份工作本身的现实描绘。

        每一篇推送的稿子,其背后的数据都是即时可见的,阅读量、转发量、收藏量、转化率(购买人数/阅读人数)。

        每次推送结束后,所有数据和内容本身,都会赤裸裸的摆在那里,接受用户的评价、老板的挑剔、同事的建议以及同行的攀比。

        这句话的重点是每次。

        特别是日更的同行,几乎每天都饱受着阅读量的摧残,不是说老板万事以阅读量来衡量 KPI,而是你一偷懒,内容质量的下降就会非常明显,这个藏不住。

        也许会有人想到刷刷阅读量、用户什么的,但是用户和老板又不傻,内容的好坏,怎么可能读不出来?

        千万别傻呵呵的以为自己比用户聪明。我很克制地输出内容,也是怕这个,担心自己积累的太少,所谓的见识可能特别浅薄。

        再者说,刷阅读量这种作弊的事儿,你的竞争对手看得最清楚,他们巴不得抓住你把柄。竞争对手比你更在意你的数据。

        为什么老板经常和我强调:新媒体这行很锻炼人。

        因为你得要脸,所以每一步都扛着压力,老老实实地往前走。

        九、新媒体是个大概念,你要做哪一类?

        不是做哪一个行业,而是做哪一种类型,我简单梳理一下,大致分成两大类,供参考:

        1)企业新媒体,还是得重形象

        企业新媒体,本质上就是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用户口碑或者推动销售转化。前者是硬性要求,后者是锦上添花。

        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真正的企业新媒体,不应该被动承担太多销售的压力,希望老板们能够想清楚这事儿。

        2)自媒体,要想好变现方式

        自媒体有小部分是有情怀的,但是大部分是需要活下去的,因此,商业变现无可厚非。

        常见的有两种变现方式:

        其一,是比较火的内容变现,比如卖广告位的「三表龙门阵」、卖广告文案的「顾爷」、通过内容吸引流量来卖货的「清单」,还有直接付费阅读的「得到」。

        其二,直接走电商,比如卖衣服的「小黑裙」,卖酸奶的「乐纯的伙伴们」。

        前者更偏文人,后者更篇商人,有点儿直接和间接的区别。

        这个想清楚更喜欢哪个就好,最终都是要卖的。

        十、做新媒体,到底能挣多少钱?

        上面提到的那句「做公众号的小老板能少奋斗 10 年」,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其实就像淘宝一样,早期坚持下来两三年的卖家,年收入千万也很正常。如果是做个体户的新媒体电商,还没有值得参考的薪酬数据。

        顺便说下,不要被行业动不动就估值过亿的新闻占据头脑,那只是估值,水分多大也说不清。

        如果你是准备入职企业新媒体运营,这有一些拉勾网在 8 月初提供了薪酬数据:

        运营岗的薪酬数据

        如果你想转行做新媒体运营,先想清楚这10个问题

        现在运营岗的行业均酬在 8K 左右

        相信看到这个数字的人,都心头一揪,有这么高吗?其实回过头想想自己入行的时间,也就释然了。

        薪酬前景观察

        如果你想转行做新媒体运营,先想清楚这10个问题

        应届是 4.69K;1-3 年是 7.32K;3-5 年是 12.33K

        试用期期正常来说都是 4K,转正后会有较为清晰的薪酬规划,以下为插坐学院创始人何川给出的建议:

        新媒体助理 5-8K

        新媒体编辑 10-15K

        新媒体主编 20-25K

        新媒体总监 30-50K

        是不是在想,嚯,能有这么高?

        可能有这个想法的大多和我一样,处于助理或编辑的阶段,做得时间不超过 2 年。但实际上,真得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 3 年以上,那老板自然看得到你的价值。

        如果看不到,也可以换老板。

        总结

        上面 10 个问题,都是这一年来我反思问自己的,属于倒推,不管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做新媒体这行了,咱们再从头到尾捋一遍:

        关于「转行」本身

        1、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晚吗?

        2、你是真的喜欢,还是觉得门槛低?

        3、转行成本有多高,你考虑清楚了吗?

        关于「个人」发展

        4、转行做新媒体后,有没有偏离你的职业规划?

        5、想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6、你能做到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吗?

        关于「新媒体」要求

        7、是不是必须文笔好才能干?

        8、每天都要接受用户的考核

        9、新媒体是个大概念,你要做哪一类?

        10、做新媒体,到底能挣多少钱?

        出品|插坐学院

        作者|一番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企业新媒体运营可不等于小编
    企业新媒体运营可不等于小编
    去年部门招了位在大厂实习过的应届生,分配负责小红书模块。由于是新人且小红书运营经验为零,所以先带她从自营官号做起,边熟悉产品边熟悉平台。她此前的实习工作更多是甲方身份、内容审核角色,所以当需要独立完成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制作再到发布的全流程,她
  • 小米新媒体运营面试真题及回答
    小米新媒体运营面试真题及回答
    1、你的内容选题一般是怎么做的? 考核要点: 考察应聘者是否能系统地分析用户兴趣和热点话题,进行有针对性和深入性的内容选题;以及内容生产过程中,是否能充分考虑平台与品牌属性,选择匹配的选题方向参考回答:内容选题我是这么思考的: 首先要很清楚用户
  • 企业新媒体运营的33条总结思考
    企业新媒体运营的33条总结思考
    这篇文章整理了自己近3年在企业新媒体上的一些实战总结和观察思考,内容呈现上借鉴《得到品控手册7.0》,采取 QA 的形式,Q是还原挑战情境,A是提出解决方案。文章目录如下:综合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微博B站知乎小红书以下是正文,enjoy。一、综合1. 运营新媒体
  • 2021年新媒体运营必备的28大类工具!2.0
    做新媒体运营,不说七十二绝技,三十六变样样精通,至少要有防身的十八般武艺。写得了文章,做得了设计,干得了活动,涨的了粉,做得了视频,分析得了数据,排得了版,找得了图,还做得了电商……这要是手上没一点称心的神器,真混不下去。今天一次
  • 做新媒体运营,要有哪些内容素材库?
    做新媒体运营,一个最核心且头疼的 “天职”  就是做内容。甚至在一些企业或个人自媒体,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好内容。那要说做内容,就一定得摆出 “内容素材库” 了。有内容素材库的新媒体运营,和没有素材库的,差别肉眼可见。不管是写标题、选题、内容质量,
  • 做新媒体运营,要有哪些内容素材库?
    做新媒体运营,一个最核心且头疼的 “天职”  就是做内容。甚至在一些企业或个人自媒体,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好内容。那要说做内容,就一定得摆出 “内容素材库” 了。有内容素材库的新媒体运营,和没有素材库的,差别肉眼可见。不管是写标题、选题、内容质量,
  • 新媒体运营一天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有很多人问我,新媒体运营的一天究竟该怎么安排?这篇文章我以过去的经历为案例,讲一下全栈新媒体运营一天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我个人认为:1、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2、能线上沟通的尽量线上解决3、给工作任务标记紧急重要程度4、深度学习和碎片学习都不能缺
  • 给新媒体运营的7点建议!
    互联网就是一个 “爱憎分明” 的江湖。每天无数新媒体内容漫天飞,不到一秒的时间扫描标题,用最快的速度跳跃式阅读,喜欢就看,不喜欢就关闭,爱了就关注点个赞,憎恶了就取关甚至举报。每一个做新媒体的人一定都有想过,用户会爱看什么内容又会憎恶哪些内容
  • 8条新媒体运营建议,新人必知!
    1粉丝不是越多越好运营者通常希望粉丝越多越好,用户数越多越好。对大平台/公司来说确切这样,比如电商平台有足够多的商品,外面平台有足够多的美食,同时大公司也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运营。但新媒体行业有所区分,很难让所有人都依赖1个公众号,比如仅仅新闻领
  • 8条新媒体运营建议,新人必知!
    1粉丝不是越多越好运营者通常希望粉丝越多越好,用户数越多越好。对大平台/公司来说确切这样,比如电商平台有足够多的商品,外面平台有足够多的美食,同时大公司也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运营。但新媒体行业有所区分,很难让所有人都依赖1个公众号,比如仅仅新闻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