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一单元

   2022-03-01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以下是©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一单元》,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第l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基础练习  1.1万 畜牧业 2.炎黄(或黄帝) 中原 3.C 4.C 5.C ·  6.显性信息:随葬品多少差异显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一单元

以下是©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一单元》,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l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基础练习

  1.1万 畜牧业 2.炎黄(或黄帝) 中原 3.C 4.C 5.C ·

  6.显性信息:随葬品多少差异显著。隐性信息:贫富差距显著,或私有制发展、原始平等被打破等。

  二、拓展练习

  7.(1)建房、熟食、渔猎、农耕。(2)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其中有夸张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蕴涵着一些有效信息。

  8.擅长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建筑。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鸟和太阳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基础练习

  1.禅让 世袭 2.国家 二里头文化 3.B 4. C 5. B 6.D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社会代替“天下为公”的社会:夏朝已设官分职;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夏朝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镇压反抗者;

  二、拓展练习

  8.(1)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可能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大多用做礼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等级森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2)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二中的有关“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的记载:(3)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一、基础练习

  1.汤 内服 外服 2.甲骨文 商 3.B 4.A 5. C 6.D 7.政治:实行内外服制。经济:重视农业;青铜铸造业发达。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思想: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治。

  二、拓展练习

  8.(1)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和统治状况等。(2)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中的表述。(3)甲骨文是反映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印证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一、农业的起源

  1.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最为集中的区域。

  2.共同点是旱地农业和稻作农业几乎同时出现,呈现南北并立的格局。不同点是南稻北粟,具体作物不同。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北方干旱少雨,适合旱作农业;南方潮湿多雨,适合稻作农业。

  3. C

  4.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使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同时,使比较稳定的定居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5.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二、国家的产生与统治文化

  1.部落间冲突激化;产生了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政治实体。区别:最初的农耕聚落是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而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原始平等关系已被破坏。

  2.有一定道理。因为墓葬随葬品差别明显,体现高下不同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随葬品按不同等级进行配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等级森严的礼制文化的发端;朱书字符,可能是早期的文字;规格较大城址的发现,也体现出社会分化明显。

  3.移交方式: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象征意义:标志私有制的确立和国家的产生;标志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折。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的出现等。

  4.商代青铜器制作精美,形式、功能多样,纹饰独特等。 .

  5.A

  6.因为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在甲骨文基础上的汉字的持续的发展为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汉字还对一些东亚国家的文字创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揭开远古历史面纱的方法

  1.因为在未发明文字以前,很多事件都是通过人们口说辗转流传的。神话传说。一方面具有夸张和想象的成分,可信度值得商榷;但由于神话传说承载的是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又有一定的真实历史信息隐含其中,值得珍视。

  2.用火、畜牧、耕稼。

  3.D

  4.因为从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看,二里头遗址在时间和地域上和夏朝非常吻合。

  5.纸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材料。历史文献、考古发掘。通过地下材料,对纸上材料进行补充、印证和辨伪等。

  6.甲骨卜辞。因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甲骨卜辞是当时人们活动的直接记载,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非常高;再加上辞中所见殷王室的世系与《史记·殷本纪》所载商代帝王世系基本相同,故商代历史被称为“信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高二历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二历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
    高二历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印刷术2、“牵星术”的作用是A、辨别船舶的位置 B、辨别船舶的方向C、辨别船舶的速度 D、辨别船舶的重量3、下列育种属于无性杂交的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介绍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介绍
    【#高三# 导语】在语文的古代诗歌学习中,经常会考到艺术手法的使用,下面©乐学网将为大家带来古代古诗歌的常用的艺术手法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我们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我们的
    一、单项选择题:B1、在中华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B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学艺术②汉字
  •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三考试网“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A(识记),它包含:能够区分形近字、音近字等,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已经淘汰的异体字
  • 高二文科综合月考试题
    高二文科综合月考试题
    【#高二# 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
  •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
    【#高三# 导语】高三是忙碌的、高三是辛苦的,高三也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一年。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高三学生还需要一些精神食粮来激励自己不断的前进。©乐学网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篇一】  一、(
  • 高二历册魅力独特的书画说课稿
    高二历册魅力独特的书画说课稿
    【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难点:理解历各个阶段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各流派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课前自学导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1.
  •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高二# 导语】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子,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方向,请你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再怎么羡慕别人的钱包,身份,地位。那都不是自己的。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自己,记住自己在糟糕也是自己,请
  • 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卷
    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卷
    【#高二# 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乐学网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卷》希望可以帮到你
  • 高二历史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精编
    高二历史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精编
    【#高二# 导语】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乐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历史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点击排行